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侯增谦等承担的《中国大陆环境斑岩铜矿:动力学背景与成矿模型》项目,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大陆型斑岩铜矿成矿新模型,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大陆环境寻找大型斑岩铜矿的理论问题,为解决我国铜矿资源短缺奠定了基础。这是记者从该院今天闭幕的2007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斑岩型铜矿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铜钼成矿类型,矿床规模巨大,易采选冶,属全球矿业界最重要的矿产勘查目标之一。这些大型—巨型斑岩铜矿通常产于岩浆弧环境,与大洋板块俯冲产生的弧岩浆密切相关。过去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成矿模型也仅限于岩浆弧环境。大陆环境能否形成和寻找到大型—巨型斑岩铜矿,是制约我国铜矿资源勘查评价和找矿突破的重大科技问题。
该成矿理论获得新突破,初步建立了大陆型斑岩铜矿成矿新模型,从成矿动力学背景、含矿斑岩性质、岩浆起源演化极其构造控制方面,并对其成矿特征和制约因素,及冈底斯和西南三江等斑岩铜矿系统进行了研究,与环太平洋岩浆弧环境斑岩铜矿作了对比。
他们将大陆环境的斑岩铜矿称之为大陆型斑岩铜矿,其理论模型概述为:大陆型斑岩铜矿形成于晚碰撞走滑环境等四种具体的构造环境;在其大陆环境,地壳增厚、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拆沉是含矿岩浆形成的主导性机制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