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有许多机构预测,2007年铜市最终将至少过剩20万吨左右,但是这些预测都没有脱离“边缘”过剩的范畴。也就是说,一旦全球需求增长出乎意料地好于预期,“边缘”过剩将很容易被消化。因此,今年的铜市仍然处于非常紧张的“平衡”状态。
由于去年第四季度美国铜需求同比减少逾20%,以及欧洲去年上半年的强劲消费增长有所放缓,加上在基金赎回风波中部分库存仓单被释放,去年第四季度铜市出现了“边缘”过剩。
今年以来,我国净进口增长迅猛,第一季度表观消费异常强劲。但是,出于唾手可得的进口利润,贸易商踊跃进口,反而造就了目前国内现货市场暂时难以消化的“过剩”。过去两年里,我国每月精铜进口量一旦超过10万吨,国内市场供应就会过于充裕。今年第一季度,净进口连续3个月超过10万吨,因此,近期国际铜价的上涨难以带动国内现货铜价上涨。
在LME铜价逼近7000美元的当天,笔者接到许多资深市场参与者的电话,他们普遍认为铜价在上海现货供应充裕的情况下发疯上涨,完全脱离了市场的基本面,因此铜价已经到了该回调的时候,一时间多头纷纷平仓。前一段时间内一直坚持做多的市场参与者在赚够了做多的利润之后,大胆地在7000美元刚被突破时开始反向操作。
再来看我国消费者的心态。今年的消费格局远好于往年,但消费者的心态却并没有在去年的基础上发生明显的变化。据笔者走访,几乎没有一家大型的消费企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价格的挑战。一些消费者一边在感叹今年的消费状况十年不遇,一方面却不敢直面原材料定价的现实,不断将与贸易商签订的供货长单向后移,甚至不得不放弃订单。笔者常常听到一些消费企业主发出这样的感叹:“要是今年早点多订一些货,即使不生产,利润也都有了。”消费者缺少原材料的定价意识或判断能力,仍然极大地阻碍着消费企业的发展。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众多消费企业的铜需求增长远远超过了年前市场的普遍预测,第一季度铜需求增长极有可能超过15%甚至接近20%。铜的“边缘”过剩再度被我国第一季度强劲的消费增长“抹平”。也许正是在抹平国际铜市边缘过剩的过程中,国内反而因为净进口过猛而形成了阶段性的过剩。在这种短暂的过剩面前,在LME铜价的上涨速度远远领先于国内铜价的情况下,消费者是否会利用我国的铜价比LME便宜的机会大胆买入呢?这是短期内国内铜价能否补涨的关键。
我国的广大消费者仍然坚持用多少买多少的基本策略,并没有在当前的价格上积极备库的心理准备。以此来推断,国内暂时的过剩必然被消费买盘所消化,上海铜价重新恢复相对LME铜价的升水只是时间问题。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消费者能否真正地认识到被动消极的心态对于企业经营带来的价格风险。
随着上海铜价相对LME的差价达到了足以吸引“反套利”的水平,更多的套利者将在上海买铜。消费买盘是最终决定上海铜价重新超过LME铜价的主要动力,“反套利”也是改变这一差价的生力军。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