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对全球有色金属的大量需求,有色金属价格已进入一个新的价格区间。目前的市场铜价包含了对中国未来铜需求的过多预期。预计4月后中国将减少铜进口。中、长期看,对铜的需求将保持在高水平,因此我们维持对铜行业上游公司的看好。
东方证券 施卫平
2007年4月13-14日第三届中国有色金属产业链发展论坛暨铜产业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电力系统、家电领域以及相关咨询机构作了主题演讲。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贾银松副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部主任尚福山介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政策取向及未来中国铜工业的发展趋势。
国家电网公司技术经济研究院电力市场所李琼慧所长介绍了电力系统及家电领域中铜消费状况和趋势。
CRU国际有限公司池克女士发布了CRU对全球铜供需和价格趋势的观点。
我们的观点:我们依然维持06年中期报告的观点——有色金属价格进入新价格区间!中国因素成为未来铜价的主导因素。短期内,我们认为目前的铜价可能过度夸大了中国的进口;但中、长期我们依然看好金属价格。
中国经济及铜工业发展趋势
2006年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快、效益好、低物价的良好姿态。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增长10.7%,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增长率远高于全球经济增长水平。经济结构调整初现成效:尽管投资增长仍保持高位,但增速逐渐下降,由最高的2003年投资增长的28.5%下降到2006年的24%;消费增速逐年提高,由2003年的9.1提高到2006年的13.7%。2007年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继续加强资源节约和改善 宏观调控。
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如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6年我国铜工业呈现如下特点:1、产量继续稳定增长,但增幅回落。06年我国电解铜产量299.9万吨,同比增长16.08%,增幅下降9.25个百分点;铜材产量506.5万吨,同比增长8.51%,增幅下降3个百分点。2、经济效益效益大幅提高,尤其是矿山采选业。规模以上铜矿采选业实现销售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81.4%,实现利润总额37.1亿元,同比增加25.97亿元,利润率27.6%,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铜冶炼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48亿元,同比增长88.35%,实现利润161亿元,同比增加96亿元,利润率7.5%,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铜加工行业销售收入4901.4亿元,增长60.44%,实现利润157.62亿元,同比增加48.2亿元,利润率为3.22%,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3、矿山采选业投资力度加大,冶炼行业投资继续保持增长。采选业06年固定资产投资43.7亿元,增加18亿元,;冶炼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9亿元,同比增加爱42亿元。4、进口下降、出口上升,贸易顺差继续扩大。06年我们铜进口首次全面下降,其中:未锻轧铜88万吨—同比下降31.4%,铜材109万吨—同比下降2.3%,粗铜8.8万吨—同比下降31.6%,铜精矿361.2万吨—下降11%,铜碎料494.3万吨—同比增长2.5%。铜产品出口大幅增加:未锻轧铜24.3万吨—同比增长73.1%,铜材55.9万吨—增长20.6%。5、表观消费首次出现下降。2006年表观消费358万吨,同比下降10万吨,但该数据没有考虑国储抛铜的影响。6、铜精矿短缺是主要矛盾。虽然国内铜精矿含量增长16%,预计为80万吨,但相对冶炼能力的扩张,精矿依然短缺。
当前我国铜冶炼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冶炼能力增长过快。2004年全国粗铜冶炼能力达163万吨,进口铜精矿288万吨;目前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总能力205万吨,预计2007年底将形成370万吨铜冶炼能力,远远超过我国铜精矿预计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可能的供应能力。2、市场过度竞争。为争夺原料,压低冶炼费用,造成行业利润下降,甚至部分企业亏损,从而带来投资浪费和金融隐患。3、新上企业规模小,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大,不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性”社会的要求。
未来铜工业环境的变化将有:1、国家将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等政策对限制铜冶炼产能的扩张起来一定的作用,但关于在07年底前淘汰全部鼓风炉等涉及到地方利益的举措还任重道远。2、国家将出台措施降低贸易顺差。铜行业是我国不鼓励出口的行业,因此在未来将面临出口关税降低甚至取消、限制一些产品的加工贸易、增加出口关税等影响。
电力、家电领域的铜消费状况
进入“十五”以来,由于电力消费的快速增长以及供需形势日益趋紧,自200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电源建设热潮,2001~2005年国家批准新开工大中型电源项目规模分别为2140、2337、3111、6100和11700万千瓦,五年合计达到2.5亿千瓦,超过了整个九十年代的新开工规模总和。“十五”期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共计1.98亿千瓦,年均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957万千瓦,年均增长10.1%,创历史新高,其中2005年新增7480万千瓦,2006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
与之对应,发电量由2002年的16542亿千瓦时增加到06年的28248亿千瓦时,增幅达70.76%。“十五”期间,全国电网建设速度逐年加快,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容量快速增长。五年内,220千伏及以上在线运行的输电线路总长度增加了近88281千米,年平均增长率为9%;变电总容量增加了近45191万千伏安,年平均增长率为15.9%。中国经济在“十五”期间进入快速增长,全社会用电年均增长12.8%,分别高出“九五”和“八五”期间6.4和2.8个百分点,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电力需求增长最快的期间。显示了“十五”期间我国人均用电量的增长。据统计,2006年我国人均用电量达到250千瓦时,是2000年的1.7倍。预计到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8万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9%;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8.6亿千瓦,“十一五”期间新增发电装机3.5亿千瓦,年均增长11%;“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迎来电网建设的新高潮。全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5万亿元。投资重点在跨区属变电工程、区域和省级主干电网、重点城市配电网和农村电网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现有各级电压等级输送能力的平均水平提高15~20%。
尽管“十五”期间我国电力供应能力大幅提高,2006年起我国电力供需形势开始出现转折,电力供需矛盾全面缓解,但电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1、我国一次能源分布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电网间联网强度较弱,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较弱(跨区输电量低于全社会用电量的6%)。2、建设中“重电源、轻输电”。
我国电网投资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由于电网建设投入不足,电网存在主干架薄弱,稳定性低,城乡电网设备装备水平较低等问题。
预计“十一五”期间新增电源装机中大电厂和大机组比例不断上升,要求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有更大幅度的增长。经测算,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与装机之比逐年提高,从2005年的1.5万千伏安/万千瓦提高到2010年的2.3万千伏安/万千瓦,可以适应电源送出和消纳的需要。由于“十一五”期间远距离输电工程明显增多,平均输电距离越来越长,使得33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在电网中的比例逐年提高:2005年,33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线路长度在220千伏及以上线路中的比重约为29%;33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在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中的比重约为33%,预计到2010年,两个比例将分别提高到39%和43%。十一五期间,电网主网架及城乡电网建设速度加快,将极大地促进我国输变电设备行业的发展。尤其是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以及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的建成和投入运营,也为我国变压器、互感器、高压开关、绝缘子、避雷器以及电线电缆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十一五”也将是输变电设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时期。电网建设对用铜量的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初步估算,“十一五”期间共需要500(330)千伏断路器4000组(三相)左右(包括HGIS、GIS开关设备)。在发电、输变电设备的拉动下,其他配电设备、用电设备、电工器材以及专用设备等也将得到相应发展,也将拉动对用铜量的持续增长。
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尽管我国电力紧张的局面将得到缓解,但是电力市场总体的规模仍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电力建设的结构调整——加大电网建设,使得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对铜的需求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全球铜供需趋势
2006年全球电铜产量达到1760万吨,同比增加6.4%,铜精矿产量1534万吨,同比仅增加1.9%。预计07年电铜产量将达到1828万吨,增幅为3.7%,铜精矿增量(金属量)仅33.5万吨,但不能排除铜精矿供应的中断。CRU的观点是07年铜供需趋于平衡,并略有过剩。
供应方面,CRU预计随着铜价的上涨,将刺激未来3-4年全球铜矿的勘探和生产。现有铜精矿的生产在2010年将达到高峰,约为1600万吨,此后受精矿品味下降及矿山枯竭等因素的影响,精矿产量将出现下降,预计2011-2030年铜精矿产量下降的年率约为3.5%。即使考虑到新增矿山的产量,预计2010年铜精矿的产量下降幅度将为年率2.6%。需求方面,预计铜需求到2010年增长率保持在年率3.75%,其中来自中国的需求增长将维持在10%左右。从铜的供需平衡看,07年将达到阶段性平衡,并略有过剩,预计铜价将在07年下半年出现高点。
东方证券的观点
我们仍然维持我们在2006年下半年提出观点: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对全球有色金属的大量需求,有色金属价格已进入一个新的价格区间。对于目前的铜价,我们认为市场过度夸大了中国1-3月的进口数据,目前的市场铜价包含了对中国未来铜需求的过多预期。随着LME、上海两地跨市套利的消失,预计4月后中国将减少铜进口,届时将带来铜价的回落。中、长期看,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铜的需求将保持在高水平,因此我们维持对铜行业上游公司的看好。
第一、中国1-2月的未锻轧铜材和铜精矿的进口同比分别增加126%和20.3%,废杂铜进口基本不变。环比数据看,自06年11月以来,我国未锻轧精炼铜和铜精矿进口增速较快,而废杂铜进口大幅下降。总量看,中国进口铜(未锻轧精炼铜+铜精矿+废杂铜)自06年11月以来逐步减少,下降15%,07年2月为81.4万吨。我们认为是由于06年下半年以来的铜价下跌导致市场调整了铜进口结构,废杂铜遭到抛弃,铜未锻轧铜材和铜精矿进口的大量增加。
第二、我们认为此次中国铜进口的增加未必代表中国新的铜消费高潮的到来的第二的理由在于,尽管国际铜价自07年2月再库存逐步减少,中国进口增加的刺激下逐步走高,但中国市场却表现为库存增加(同期LME库存下降近3万吨,而上海期交所库存增加3万吨)。尽管LME市场表现出小幅的现货升水,但从上海市场的期限结构看,上海现货价格却出现500-800元的贴水。同时我们注意到从LME和上海市场的价差看,06年底两地的价差约为9.8以上,存在跨市套利的可能,而目前两地价差已降至9.2以下。因此我们的结论是,目前中国市场进口铜的增加大多由跨市套利交易引起,而非中国真正的进入中国终端消费。
第三、尽管美国经济没有出现前期市场预期的大幅降温,但从用铜的领域的行业数据看, 房地产业数据显示美国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下降通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继2月反弹后3月再度下跌,依然在50附近徘徊(50.9),显示尽管制造业没有出现衰退,但增长已放缓。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