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4月份各种铜材的进口量出乎意料地几乎和3月份持平,似乎在证实国际铜研究小组对当前铜市仍然处于过剩状态的推断。至少国内铜价一周来如此急速的下跌,显然与目前国内市场过剩的现状密不可分。
国际铜研究小组的预测无疑对当前过热的铜市起到了降温的作用,该组织预测今年市场将过剩28.2万吨,2008年过剩量将扩大至52.7万吨。
这一预测是建立在2006年市场已经过剩33万吨的基础上的。这暗示着,这三年市场将会“囤积”113.9万吨库存。
根据国际铜研究小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中国需求2006年同比只增长了0.1%。这在许多机构的眼里是不可能发生的,熟悉国际铜研究小组统计方式的人已经对此产生怀疑。
该研究小组对需求的测算方法是指表观消费(产量加上净进口量),没有考虑到中国政府(国家储备局)非报告库存。过去的两年里,国储释放库存一直被认为是造成中国表观消费估计误差或者实际消费被低估的主要理由。
同样,对目前中国表观消费的高估也同样夸大了中国的实际消费。今年以来库存异常庞大,说明由于过度进口,表观消费所提示的并不是中国的真实消费,其中所形成的商业库存远远高于消费者今年以来的实际备库水平,这也是国内铜价相对LME的贴水越来越宽的主要原因。
今年铜价迅猛上涨与中国一度异常强劲的表观数据有关。这些表观数据被投机力量高估,他们迫切希望推高铜价。
今年初国内铜价在50000-60000元之间时,消费者表现出接受价格、提高生产节奏甚至建立库存的心愿。但是,铜价迅雷不及掩耳的上涨,完全地打乱了中国消费者的正常生产节奏。当铜价进入65000至70000元之后,消费者表现出对高价的抵制情绪。
在高价位上,实际消费不可能达到表观消费所提示的仍然增长20%。当铜价超过7万时,中国的实际消费增长甚至低于8%的保守估计水平。而低估废铜利用率对中国实际消费的影响,可能也是老外们估计中国实际消费失误的地方。废铜不但替代率会比去年更高,而且已经极大地缓解了冶炼商在精铜矿进口上的压力。
当前中国已经形成消费者消化不了的商业库存,这很类似于对实际消费估计不准时出现的隐性库存。因此,将中国的实际供需情况与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当前铜价的下跌并非偶然。但是,笔者仍然认为,目前铜价的下跌仍然是消费者加快备库的好机会。即使在总体过剩趋势出现的前提下,铜价仍然不会单边下跌。铜价的下跌会加快市场供应结构的变化。在当前价格下跌速度出乎其意料的情况下,废杂铜商可能在利润萎缩的情况下惜售。虽然国内的过剩有待消化,但是铜价剧烈震荡的环境不会改变。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