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期间LME基本金属表现极为强劲,其中铜价在经过了4月底的短暂回调之后,在美国经济数据利好和库存持续下滑的推动下,最高达到了8335美元,创下了近一年来的最高价。铜价五一期间的走势表明,虽然市场仍然面临许多压力,但短期内铜价的上扬势头似乎难以阻挡。
美国经济状况
美国房地产市场继续疲软。3月份美国成屋销售创下了18年来最大的下降幅度,虽然3月份的新屋开工率与新屋开工许可上升幅度均好于预期,但较去年同期相比,仍然非常疲弱。对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疲弱,我们认为主要是受到了近几个月美国天气状况的拖累,未来进一步走软的空间较小,预计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表现会好于目前的状况。但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其已走出谷底,美国经济的增长仍然存大很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的美国经济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经济的放缓可能难以抗拒,但就整体而言,美国经济的支撑仍然存在。制造业的表现仍然理想,最新的ISM制造业数据表明美国制造业正在扩张。并且耐用品订单的增长也保持良好,同时就业市场表现强劲,虽然刚刚公布的就业数据弱于预期,但整体仍然向好。而贸易状况的改善也使美国经济受到一定的支撑。当然从领先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可能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进入收缩,但至少目前仍然会继续保持稳定,这将有利于减轻市场的恐慌心理。
LME库存变化分析
近期LME铜库存大幅下滑。库存的下滑主要是受消费的带动,由于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了消费的旺季,从而带动了需求的快速增长。从库存的流向上看,4月份以来铜的库存主要流向了美国和欧洲,这与3月份的表现相同。对于美国库存的下滑,笔者认为主要受季节性消费增加和制造业等行业表现良好带动,并且美国库存的下滑明显在加速。4月份欧洲的库存下滑也呈加速趋势,这主要是受欧洲经济增长强劲所致,因而库存的下滑趋势仍将得到持续。
LME美国和欧洲库存下滑加速的趋势将在季节性的消费火热中得到加强,从历史走势上看,5月份的铜库存也以下滑趋势居多,因而我们认为在5月份,LME库存的下滑将得以持续,进而对铜价产生向上的推动力。当然在目前铜价处于关键价位时,不排除库存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基金的行为值得关注。而COMEX的铜库存仍然维持稳定,变化不大,对市场的影响有限。
上期所铜库存继续增加,目前维持在6万余吨的水平,由于目前铜进口大增,国内现货市场供应过剩,导致了库存的增加,预计短期内可能继续增加,但受消费旺盛和进口将减少影响,增加的空间不大。
中国需求
中国需求是拉动今年金属市场回暖的主要动力。自去年12月份起,中国铜进口便快速增加,而这种趋势在今年得到增强,今年3月份的进口更是到了高峰,精铜的进口量达到了20.3万吨,同比增长了148。5%,创下了历史的新高。而1—3月份国内的精铜进口量则达到了48.3万吨,同比增长134.8万。今年一季度我国铜进口量大增的原因主要是两市的价差结构有利于贸易商的进口,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国内产量下滑造成供应不足,贸易商和消费企业的补库和铜价处于相对低位时需求的启动。
同时由于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均保持快速增长,推动了铜消费的增长。不仅仅精铜和铜制品的进口量大增,废铜的进口量也保持较快的增长,可以看出,铜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
但是,这些情况可能正在发生改变。目前国内现货市场面临沉重的压力,而铜价却保持在7万元左右的水平,如此高的价格对消费可能产生较大的抑制,当然实际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但从去年的情形来看,我们不应该过于乐观,毕竟一季度48万吨的进口量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消化完的,特别是在目前国家下决心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现货的消化可能不太轻松。目前两市的价差也不支持铜的进口,因而我们相信中国的进口将不断萎缩,铜价创历史新高的基础正在动摇。但是在短期内对市场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除非中国的进口出现大幅度的回落,但是这种可能性在近期出现的概率似乎并不是太高。
供求状况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最新的数据显示,2007年1月铜市场过剩4万吨。虽然ICSG的数据显示供应过剩,但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并不能持久,受中国需求旺盛、进口大增的影响,我们相信,今年前四个月国际市场的铜供求状况已经由供应过剩转化为供求基本平衡甚至略有紧缺。但我们不认为微妙的平衡或者是紧缺会持续到5—6月份,随着中国铜进口量的下滑和全球供应的增加,国际市场的供求仍会偏向供应过剩的一方,这将对铜价产生修正的压力。
长假期间秘鲁矿工罢工的问题也对市场产生了部分支撑,但是这种支撑的力度十分疲弱,简直可以忽略,罢工几乎没有对供应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美国经济表现相当的疲弱,中国进口量正在减少和供应的稳步增加将会使铜价面临向下修正的压力,铜价突破前期高点的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但是短期内受库存大幅下滑和消费旺季所带来的需求的增长仍然会对铜价产生强劲的支撑,而美国经济目前还不足以对铜价产生致命的打击,因而笔者对铜价近期的走势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