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中国因素可能成忧虑 铜价欲涨乏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6-23   作者:佚名
    铜之家讯:作者:王红利   由于预期2007年美国、欧盟等经济体铜消费量下降,全球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这一世界加工厂,“中国因素”也就成了

    作者:王红利

      由于预期2007年美国、欧盟等经济体消费量下降,全球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这一世界加工厂,“中国因素”也就成了铜价行进的航标。今年年初,伦铜借助消费旺季到来和中国铜进口持续增加,展开一波春季攻势,从5255美元发飙狂涨至8335美元,离历史最高点8790美元仅差455美元。同样是伦铜,5月中旬后却从高位倾泻直下,随后在7000—7700美元之间振荡一个多月,目前仍在7500美元一线徘徊。

      对于伦铜近阶段的“休眠”状态,珠江期货金属分析师李志成表示,历来铜价的大涨都有中国买盘的支撑,而近期中国供应和铜产能的大幅增加削弱了买盘力量,这是铜价难以上涨的主要原因。多数市场人士认为,中国铜市场的变化对全球铜价至关重要,“中国因素”或将成为市场的忧虑,铜价将因此上涨乏力。

      从海关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前4个月我国精练铜进口量达到669679吨,同比增长了141.7%,铜精矿进口量达152万吨,同比增加25%。随着进口铜的大量到港,国内铜现货价格逐步回落,内外期货铜比价最低降至8.5,甚至还要通过转口铜来消化现货。与此同时,沪铜库存也从2月初的仅2万余吨增至目前的近10万吨。

      “国内铜最大的问题就是供应增长过快而需求增长有限,前期中国需求高速增长主要是补库行为所致,目前补库已经接近尾声,再加上消费淡季来临,在高铜价的背景下未来中国的需求状况令市场担忧。”中国国际分析师刘旭预计后期中国的铜进口将出现明显回落。沈阳中期分析师田常润则认为,虽然表面上是中国因需求而大量进口铜,但事实上国内铜进口存在着无序化的现状。一些现货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投机取巧,对市场做出不正常的判断,大量进口,导致国内供应压力突出。

      另外,相对于2006年国内买家对高价铜的不断认可和接受,今年国内用铜企业的态度恰恰相反。据了解,国内多数铜现货企业大都采用随用随买策略,观望气氛很浓,并且在铜价达到65000元时就会大量使用废铜,在达到68000元时就会停止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铜的使用量。

      在国内铜进口大增导致现货供应充裕的同时,中国的铜冶炼产能也在“潜滋暗长”。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国内4月份精练铜产量达到27.37万吨,同比增长17.1%,1—4月精炼铜产量达98.57万吨,同比增长8.7%。而与此相呼应的是国内各大铜生产商不断扩大产能的消息。

      中期嘉合分析师贾放告诉记者,进入2007年以来我国铜消费仍然是稳步增长的,电线电缆的铜用量并没有降低,但生产更是在加速增长,铜价的飙升导致过去两年内投产的铜生产项目相继上马。比如山东祥光铜业的40万吨冶炼加工项目早已经建成,但有碍于2006年下半年铜价的持续下跌一直没有投产,伴随着铜价格的回暖该部分产能将得到释放;云南铜业2006年报产能32万吨左右,而从今年上半年的已知数据可以看到,云铜产量同比增长已跃居全国第一,远超过江西铜业和铜陵铜业。她表示,若不考虑铜精矿的问题,2007年下半年产能的大幅提升将会成为事实,届时铜价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从国内前5个月的精铜矿进口量就可以看出国内产能是大幅增加的,即便是铜精矿短缺导致加工费(TC/RC)不断下降,已经投入的产能仍会继续生产以便收回部分成本。上海鑫国联期货分析师李俊超认为,后期铜精矿的价格可能依然维持在高位,而精炼铜的价格会面临较大压力。

      2006年铜价的大涨让世界明确了中国经济增长之快和铜需求之多,也让国内重新定位铜价。中国GDP高速增长是不争的事实,但过度地发挥GDP的功效和抬高中国需求,其结果必然导致供应的混乱和产能盲目扩张。虽然近阶段国内进口铜得到一定消化,但“中国因素”显然已经黯然失色,再加上目前消费淡季已经来临,一些市场人士显然已经将“中国因素”和“中国忧虑”划上了等号,铜价上行的压力不容小觑。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