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检验检疫局在对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阴极铜检验中发现,每批货物均存在重量短少情况,且短少量都控制在国际惯例允许的范围内。供货方似乎在利用我国对进口阴极铜的检验往往重视品质而忽视重量的漏洞,采取这看似“合理”的方式来获取利益。
今年4月底至6月份期间,江西铜业公司在江西检验检疫局陆续报检了10批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阴极铜。该局检验人员在经过现场查验、用校准过的磅秤称重、比对重量码单和发票后发现,货物的每捆实际重量与货物上标明重量基本上都存在偏差,偏差值在1‰至2‰以内,且都是负偏差。这10批合同总共发票列明净重为17878.46吨的阴极铜,实际累加净重只有17853.515吨,共短少24.945吨,短少货值达18.5万美元。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偏差值在允许范围内,但由于阴极铜是价值较高商品,积少成多,小小的偏差也将给进口企业带来相当大的损失。据了解,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的供货方签订了共计12.5万吨阴极铜的进口合同。若按以上短少的重量偏差1.4‰计算,12.5万吨将短少175吨,价值约13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000万元。江西检验检疫局已按有关规定,向供货方哈萨克姆斯公司出具了重量证书对外索赔,以挽回企业损失,维护企业经济利益。
据了解,哈萨克姆斯公司今年将有24万吨阴极铜从阿拉山口口岸入境进入中国市场。若也按1.4‰的偏差值计算,我国进口企业就将因对方的“短斤少量”而损失2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900万元。对此,江西检验检疫局呼吁总局有关主管部门、入境口岸的兄弟局,加强对入境高价货物重量查验,严防出口国利用此种手段侵害我方企业正当利益,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