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中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也为11.5%。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4%;1-9月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4.1%,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6%,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3%,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2.7%。其中,中国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9%。国家统计局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偏快,价格上涨仍然较多;下一阶段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另外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在加大。
此外最新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精铜进口量增加至102,078吨,9月精炼铜和铜合金进口124,021吨,均高于上月进口数据。在9月份内外铜价差较大、铜贸易状况较差的条件下,精铜进口依然保持较高水准,充分体现出国内对于进口铜需求的刚性特征。随着10月底11月初的即将到来,国内铜消费已有复苏迹象,最新上海地区交易所库存减少6964吨至5.69万吨,预期接下来的1-2个月内,精铜库存有望保持持续下降态势。上一周以来,沪铜期价先抑后扬,始终处于65000元上方运行,并强于其他金属品种,市场各方对铜价后市整体乐观。同样作为大宗商品当中“中国因素”最为突出的品种之一铜,未来有望追随原油价格走高,建议逢低买入。
基本面方面的消息,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CSPT)近期将在上海与海外几大主要矿产商就2008年的加工精炼费(TC/RCs)开始第一轮谈判。据悉,包括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金川集团在内的国内几个主要铜生产商将与必和必拓在上海开始首轮谈判。这两大集团均是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成员,这一组织成员企业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对于明年的加工精炼费,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并没有一个共同的底线,不过铜精矿供给紧张的局面将持续到2008年,这已成为国内铜生产企业的共识。对于50美元/吨的加工费和5美分/磅的精炼费,国内的铜生产企业均感到了压力,如果加工精炼费低于这个水平,它们将在2008年减产10%-15%。加工精炼费是铜生产企业获得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全球铜精矿供给紧张,使得过去两年里,铜生产企业获得加工精炼费大幅下降,其利润大大缩水。CSPT成员企业与各大铜矿产商的2007年的加工精炼费条款为60/6.0,而且还没有价格分享条款。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