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国有色金属的整体外贸相比较,今年前三季度,铜产品的进口活跃,出口低迷。其原因仍然可以理解为国家外贸政策的连续调整效果正在逐步显现,铜产品外贸为国家减少外贸顺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对外贸额增长的支持依然存在,只是力度略有减弱。
外贸额
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有色金属外贸尤其是铜产品继续上半年的外贸形式———进口强劲,出口疲软。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有色金属产品(不含化工和铁合金产品)实现进口额483.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23%;出口额205.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24%。前三季度形成外贸逆差278.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93.44%(或134.61亿美元)。
其中,73种铜产品前三季度实现进口额264.5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49%;出口额38.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4.61%;形成外贸逆差225.9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97.11%(或111.30亿美元),改变了上年同期外贸逆差上升速度回落的态势。三者分别占同期有色金属产品相应数字的54.70%、18.80%和81.25%。形成了进口额、外贸逆差的比重增加,出口额比重大幅下降的局面。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与我国有色金属的整体外贸相比较,铜产品的进口活跃,出口低迷。其原因仍然可以理解为国家外贸政策的连续调整效果正在逐步显现,铜产品外贸为国家减少外贸顺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对外贸额增长的支持依然存在,只是力度略有减弱。
在今年的铜产品外贸中,铜原料、铜金属、铜材和铜制品四大类产品均为进口强于出口,上年同期出口额增幅高于进口的局面发生了根本转变。
1.前三季度,各种铜原料的进口额尽管皆出现大幅增长态势,但铜原料的进口额占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却略减近0.2个百分点至45.63%;外贸逆差占铜产品的比重也下降10.2个百分点至53.35%。在主要铜原料中,铜精矿的进口额在铜原料中的比例占到53.98%,比上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废杂铜36.43%的比重。
2.尽管三季度的铜金属进口额增幅相比上半年有显著的减缓,但今年前三季度的进口额仍呈现巨幅增长。其中,精铜的进出口与上年同期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铜金属的进出口额和外贸逆差分别占铜产品的31.40%、18.20%和33.71%,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化较大,其中,进口额和外贸逆差的比重分别上升了7.7和12.6个百分点,而出口额则减少了12.0个百分点,基本回归至2005年的结构水平。
3.今年铜材产品的出口额明显落后于进口的增长,出口额增幅持续高于进口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前三季度铜材的进口额和外贸逆差占铜产品的比重分别下降6.7和11.1个百分点,至21.23%和12.62%;出口额的比重则分别上升了12.3个百分点至71.55%。其中,出口额持续高速增长的铜管(含管件)产品的增幅也出现大幅回落,但外贸顺差依然小幅增加了近0.5亿美元(3.81%)。
4.今年铜制品的外贸继续上年同期的出口额增速低于进口额的态势,其中的变化只是出口额下滑速度加快。
预计,在国家既定的减少顺差、鼓励资源进口的外贸政策导向下,在市场状况和价格条件可行的情况下,铜原料和铜金属的进口额将会持续增长;而铜材、铜制品的出口将不会再现往年的辉煌,进口额增幅高于出口的局面则会持续下去。
进出口量分析
1.铜原料
今年国际市场铜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愈发严重,一方面是铜精矿加工费逐年下降,同时取消了价格分享条款;另一方面是废杂铜随着铜价的高企价格居高不下,给国内铜冶炼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但不断扩张的冶炼产能又使得冶炼企业不得不忍辱负重地为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或维持生产而千方百计的加大铜原料进口力度,尽管冶炼的利润极低甚至已经出现了亏损。同时,由于同是铜原料,铜精矿或废杂铜的进口量增减会出现相互弥补的形象。铜原料的出口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及资源有限,出口量可以忽略。
铜精矿。今年上半年铜精矿的进口快速增长,三季度虽有减缓迹象(其中9月份的进口量月环比明显下降),但累计进口量仍明显高于上年同期。进口量居前的为矿铜生产大国,依次是智利、秘鲁、蒙古、澳大利亚和美国,其中,哈萨克斯坦的进口量同期比巨增75倍近11万吨。
从进口贸易方式看,国家取消加工贸易进口铜精矿后,使得一般贸易方式的进口几乎成了铜精矿惟一的进口贸易方式,前三季度进口量达到334.79万吨,同期比增长57.70%,占进口总量的96.64%,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8.9个百分点。
我国铜精矿进口的地区依然集中在国内大型铜冶炼企业所在地。今年前三季度的铜精矿进口量依次为安徽省、甘肃省、云南省、江西省和辽宁省。南京、呼和浩特和兰州海关是铜精矿的主要进口口岸。
废杂铜。今年废杂铜的进口势头不错,最高和最低的季度进口量均高于上年。只是精铜价格的高涨也带动废杂铜的价格上升,且波动较大,给精炼企业的进口带来不小的风险。但同时进口铜含量高的废杂铜替代精铜直接加工成铜材以及进口利润空间较大的低品位废杂铜也促进了企业的进口积极性。
今年前三季度,来自日本的废杂铜达到152.5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7.63%。其次为美国、西班牙、荷兰和澳大利亚。进口贸易方式几乎全部为一般贸易进口,前三季度达到404.53万吨,同期比增长16.62%;占进口总量的99.81%。国内进口废杂铜的企业以私人企业为主,其进口量达到197.8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8.81%。
预计,2007年四季度我国铜原料的进口尽管难度依旧,甚至进一步加大,但由于冶炼、精炼产能的不断扩张,以及国家外贸政策的鼓励,进口的热度降温幅度有限。全年进口量的同期比将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铜精矿的进口量增幅将会有所减缓。全年会达到450万吨左右;废杂铜进口量将超过500万吨。
2.铜金属
今年的铜金属进口与上年相比,出现截然相反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精铜的外贸扭转了上年出口增加、进口下降的异常局面。
精铜。今年精铜的进口在一季度创出历史性的记录后,出现了逐季减少,其中,三季度的进口量已略低于正常年份———2005年的季度平均进口量。前三季度累计进口量已接近去年同期的两倍。同时,精铜出口在外贸政策的制衡下,出口势头已失去了上年的疯狂,大幅下降近60%,精铜的累计净进口量达到108.89万吨,比2006年和2005年同期分别增长195.58%和13.85%。
中国有色金属报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