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时两个多月的2008年铜精矿加工费谈判终于尘埃落定。国内铜企加工费再次失去谈判权,导致海外铜矿寡头牢牢地掌握了价格控制权,同时国内对铜精矿的强劲需求使国内企业在大量进口铜矿时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此种不利的局面使国内铜冶炼和加工行业利润空间大幅缩小,大多数使用进口铜精矿的铜冶炼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
加工费下降侵蚀铜企利润
国际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分别与中国主要铜冶炼企业达成2008年铜精矿加工费为47.2美元/吨,同时还取消了价格分享条款。这个标准比2007年下降了21%,比2006年下降了50%。2007年中期铜精矿加工费谈判降至50美元/吨,同时30多年来的价格分享条款首次被取消。中国冶炼厂将因此每年少收入1.5亿美元,相当于2005年中国88家铜冶炼企业利润总额的五分之一。2007年1-8月份中国铜冶炼厂利润为61.4亿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4%,国内冶炼厂利用进口铜精矿每生产1吨铜就亏损三四千元。
国内铜冶炼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外来铜精矿的加工费收入以及“价格参与条款”所带来的收益。2007年铜精矿加工费的下降,同时30多年来的价格分享条款首次被取消。国内铜冶炼厂将因此少收入1.5亿美元左右,相当于2005年中国88家铜冶炼企业利润总额的五分之一。国内铜冶炼商处于原料短缺、加工费用降低的双重夹击下,部分企业甚至不得不减产、停产。
以江西铜业为例,公司35%的铜来自于自产铜矿,65%是加工铜,铜矿加工费大幅下降影响公司铜冶炼盈利能力。根据计算,铜价每回落10%,江西铜业2008年业绩将减少12.3%,2008年铜冶炼加工费再下跌,则此项加工业务将陷于略微亏损状态,江铜有超过50%的铜矿需要进口,而江铜自给铜矿的比例在全国属较高行列,江铜都如此,其他企业的日子将更不好过。
价格双向挤压
目前,我国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达18个,建设总产能约205万吨,是2004年全国产能的1.3倍,2007年底我国将形成近370万吨的新冶炼能力。而目前国内铜矿自给率仅为20%至30%,国内对国际铜矿需求的持续高涨,势必拉高铜矿的进口价格。而铜材价格则可能在产能扩大的过程中持续走低,双向挤压将有可能使国内铜冶炼行业陷入困境。
由于我国铜矿山的生产能力只能满足国内冶炼能力的40%,随着铜冶炼行业产能的逐步释放,国内铜矿供需缺口不断扩大,对进口铜矿资源依存度也将不断提高。目前,国际铜价在每吨8000美元的高位运行,按照目前每吨50———55美元的加工费标准,至少九成的收益落入矿产商的囊中。而根据计算,只有TC/RC在90美元/吨和9美分/磅以上,铜企才能保证盈利。但是在目前取消价格分享条款的基础上,国内铜企的日子未来肯定不好过。此次冶炼费调整,对国内自有铜矿资源较多的公司在盈利能力上的影响会较小,对较为依赖进口铜矿资源企业的承受能力将是一个挑战。
中金亿观点
由于国家采取调控措施,目前新建铜冶炼项目已经放缓。但国家发改委要求今年淘汰包括鼓风炉在内的所有落后产能,可能刺激“以小改大,落后改先进”,使得产能再度扩张。淘汰落后的工作目前对企业没有退出机制,影响地方积极性,客观造成一些企业改造后上大项目,如山东一家企业因此产能由5万吨扩为10万吨,如果逞能过剩局面持续蔓延,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厉的调控。
银行密切关注行业价格周期发展趋势,铜精矿价格上调可能会使部分企业雪上加霜,银行应多考虑拥有矿产资源的铜加工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拥有铜矿资源,本身不会受到国际铜价上跌的大幅影响,也有助于减少对于国外进口铜的依存度,便于保证一定的铜加工利润。
2008年关税调整可能会使铜冶炼龙头企业受益,而实力较弱的企业亏损将更加严重,在对行业可以关注本身有实力向国际矿产资源挺进的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占有较多矿产资源,在对铜加工费的问题上可以增加一定谈判筹码,这些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