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球铜价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伦敦三月期铜价的主要运行区间在5500——8200美元之间。2007年虽然西方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的放缓,但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较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铜价维持高位运行提供了宏观面的条件。而中国在2007年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银根收紧抑制铜消费导致铜价在第四季度出现反季节的下跌走势。但是受到全球精铜需求刚性增长的支撑以及铜精矿资源紧张对精铜供应的制约,精铜市场的紧平衡格局仍未改变,铜价的牛市基础依然存在。
展望2008年,全球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并对全球精铜消费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铜精矿资源的紧张局面依然难以得到根本缓解,精铜供应的增幅将受到较大的制约。加之随着农产品以及原油价格上涨,全球性通胀短期仍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因此铜价高位运行的态势还难以得到改变。笔者预计2008年铜价将继续受到季节性因素的主导,呈现高位宽幅振荡的运行特征,波动区间可能将有所加大,虽然整体交易重心可能略有下移,但不排除第四季度再度冲击8000美元上方的可能。
美国房地产低迷引发次贷危机,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凸现
2007年美国成屋销售、新屋开工以及营建许可三大指标持续下滑,进而引发次级债危机以及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虽然欧美各国央行积极救市,但次级债危机对各国股市以及相关实体经济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且这种负面影响所带来的后果仍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以美国为首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受此影响已经开始放缓,未来步入衰退的风险开始加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发出警告,持续恶化的全球信贷市场动荡形势将拖累以美欧为首的成熟市场经济增长。IMF已于2007年10月份将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由先前的5.2%下调至4.8%,同时把美国GDP增长预测由2.5%下调至1.9%。但就目前的状况看,2008年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率仍有可能被继续调低。
除次级债危机外,高油价以及全球经济失衡也将严重威胁明年全球经济扩张。高油价正显著加大短期通胀预期,这将大大压缩美联储减息以期稳定经济的货币政策空间。由于目前美国巨额经常账赤字的改善程度仍较为有限,在此情况之下,美元仍有继续下跌的可能。
新兴市场有望引领2008年全球经济继续温和扩张。不过,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在一定程度上拖累明年亚太区新兴市场经济的增长,但影响程度有限。
从全球经济增长与铜消费的关系来看,历史上全球经济加速的过程往往能够带动铜消费曲线斜率的加大,但只要全球经济增速不低于3%的水平,铜消费的刚性增长依然能够维持原有的斜率平稳上升,因此如果2008年全球经济能够保持目前IMF所预测的4.8%左右的增长率,全球精铜消费的增幅仍有望维持在接近今年的水平,即4%—5%的增长水平。
中国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中国精铜消费增速可能放缓
2007年中国央行加息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9次,此外还通过取消相关产品出口退税,降低进口关税等财政政策强化对部分重点行业的宏观调控。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国第四季度精铜消费的传统旺季中,精铜消费并未出现市场预期的强势,说明随着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部分精铜消费行业的需求已经开始受到了抑制。
自2007年的第三季度开始,中国工业生产增幅下滑,导致空调、发电设备等主要精铜消费产品的产量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季节性回升,虽然国内房地产、汽车、集成电路等精铜消费行业的刚性需求依然出现增长,但三季度后国内铜加工材产量出现明显的下滑,反映出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开始给国内精铜消费带来了负面影响。
据英国商品研究局CRU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精铜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继续上升,预计已经从2006年的21%上升至26%,而美国精铜消费的比重已下滑到11%。由此可见,2008年中国因素依然是决定全球精铜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根据国家在2008年将采取偏紧的金融政策取向来看,宏观调控的政策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的改变,预计2008年中国精铜消费的形势可能略低于市场普遍的预期。
全球铜精矿供应依然紧张,2008年精铜供求仍将呈现紧平衡
2007年年底,中国铜原料谈判小组(CSPT)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艰苦谈判后,终于将2008年铜精矿加工费敲定。国际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分别与中国主要铜冶炼企业达成2008年铜精矿加工费为47.2美元/吨(或4.72美分/磅),同时还取消了价格分享条款。这个标准比2007年下降了21%,比2006年下降了50%。
2006年以来,随着国内精铜产能的不断增加,中国铜冶炼企业对铜精矿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受过低的精矿加工费的影响,国内冶炼企业几乎处于亏损的状态,虽然可通过采购废铜进行二次冶炼来满足需求,但仍然导致国内部分已建产能无法完全达产。
导致铜精矿加工费持续走低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全球铜精矿供应依然偏紧。虽然随着铜价的持续上涨,全球在铜矿勘探上的支出自2003年起出现了持续的攀升,但是从铜矿勘探、开发、到最后开采形成产量一般需要7-8年的时间,因此在2010年前全球很难有大型新铜矿能够形成生产。而随着目前世界上几个主要铜矿的矿石品位的逐年下降,铜精矿供应紧张的局面在短期很难得到缓解。
总体而言,2008年全球精铜产量将继续受到铜精矿供应紧张的制约,而难以出现较2007年更快的增幅,全球精铜市场仍将继续维持紧平衡状态。
季节性因素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2008年铜价仍将维持高位运行
2008年全球精铜供求关系将继续维持紧平衡,因此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所导致的阶段性的供不应求局面仍有可能再度出现,在全球性流动性过剩以及美元将继续维持弱势的格局下,阶段性的供求变化可能引发铜价的波动幅度进一步加大。
1997年以前,全球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相对比例保持平缓上升的趋势。从1997年到2006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狭义货币M1(流动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与GDP的相对比例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美国从40.6%提高到53.3%,欧盟从24.1%提高到44.6%,日本从29.5%提高到78.5%。过去10年,全球M1与GDP的相对比例上升了50%以上,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与GDP的相对比例上升了30%以上,这是一个快速的货币全球化、全球货币化的过程。
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对冲基金的数量已经由1990年的610家增至2007年第一季度的9575家,所管理的资产总额达到1.6万亿美元。其中商品指数基金的规模呈现几何级数式增长。据行业估计,2003年之前,商品指数基金投资于商品期货市场的规模不到50亿美元,而在2003年之后,指数基金规模快速增至300亿美元;2004年,规模达到550亿美元;2005年,规模增至800亿美元;2006年,这个数字提高到1100亿美元;2007年,则预计在1300亿—2100亿美元之间。
另外随着美元指数的不断走低和全球通胀预期的不断增强,对冲基金投资商品的热情也极为高涨。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美国商品期货市场11种主要商品的总持仓量持续上升,对冲基金不断加大在商品市场的资产配置,而随着2005年后美元的持续贬值,美国11种商品期货的总持仓呈现加速递增的态势。由于美国巨额的财政及贸易赤字短期难以扭转,预计2008年美元仍将呈现弱势格局。
此外原油价格的高位运行使得全球的通胀趋势正在加剧,对冲基金投资商品的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受到基金的造势作用,2008年铜市场在第二和第四季度阶段性供应紧张时期,铜价将有机会出现大幅上涨,笔者认为尤其是明年第四季度铜价仍有可能再度步入8000—8500美元的高价区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