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好又快,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意义重大,影响久远。近几年,顺应经济发展形势,我国的铜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铜加工制造业基地,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因素”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
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铜工业发展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国只是一个铜需求大国,资源仍是铜工业发展的瓶颈,工艺装备水平参差不齐、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全行业竞争力不高是主要问题,节能减排、产品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因此,只有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珍惜成绩,妥善解决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走适合我们自己的工业化道路,才能保持我国铜工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发展好,不发展不好;发展慢了不好,发展快了好;好是关键,快是条件,“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科学发展观,不能本末倒置,歪曲理解,如果不发展,那就没发展,更谈何科学?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发展是主旋律,中国的发展,不仅使全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发展难免会出现问题,没有问题的发展是不正常的,一定要用世界的眼光、现代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对待发展中的问题,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发展越是向前推进,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就会越多。我们国家需要铜,市场又缺少铜,铜资源长期依赖进口,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铜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资源安全关系到了国民经济的安全,大力发展铜工业,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从全球发展、全球资源共享及全球产业分工的角度出发,符合中国铜工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前两年,有关部门根据调查数据,认为电解铝、铜冶炼等行业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铜冶炼的产能说是达到了370万吨,也被列入“产能过剩”的行业。而去年的情况是,中国铜产量、消费量分别超过了350万吨、450万吨,70%的铜还靠进口满足,不是发展多了,而是发展少了。在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尤其不能低估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能力,否则将阻碍企业发展的步伐,影响到整个国家铜工业发展。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过剩”、“多了”,是对资源的浪费。以韩国SK石油公司为例,自身没有资源,其石油加工的产量40%供应国内,60%销往世界各地,中国铜生产量只占消费量的30%,怎么就“过剩”了呢?我们的邻国日本,面对国内奇缺的铜资源,其铜工业依然能平稳、快速发展,最重要的是日本企业已经完全融入全球铜资源开发的大家庭之中,已经掌握了全球铜资源开发和利用渠道,拥有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虽然日本国内并不生产铜精矿,但其已经在全球建起了矿产资源供应系统,形成了一大批海外矿产资源基地。无论何时,都能确保其国内铜资源的长期、稳定和安全供应。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刚开始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经济扩张时期对于铜及其它工业原材料的需求扩大十分迅速与迫切,对于这种需求的快速增长幅度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框框来衡量,所以,我国的铜工业生产需要保持一个相对高的产能储备,来应对这种快速增长,否则谈何发展?
我们国家正处在高速的发展期,必须长远谋划、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发展铜工业,对物流、资金流、人流和重要的经济区域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产能也并不等于产量,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还需要根据市场环境进行灵敏的调整。
必须做到责任与发展同行,把节能减排落到实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我国如果继续像过去那样不计代价地发展,就会使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已经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我们铜企业更责无旁贷。节能减排不仅关系到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任务,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的发展,将得不偿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必须本着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定决心、尽最大努力,把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硬“约束”落到实处。
因此,自觉履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加快开发和推广节约能源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进节能、节水、节材、再生金属的综合利用等重点工程建设,逐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艺、技术和产品,努力走出一条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效益、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技术攻关,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渣料“吃干榨尽”,综合回收有价元素。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园区内物流、能源流的合理配置与交换,形成具有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铜业产业链,提升园区的资源利用效益和生态化水平。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先进技术,振兴铜工业的装备制造业
我国铜工业大而不强,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从而制约了铜工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生产工艺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努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技术。这些年来,我国引进的铜生产加工工艺,受着外国人约束,国内企业互相封闭,对于引进新技术、新工艺的消化吸收都受到限制,更严重的是阻碍了中国铜工业向更高更深层次的发展。
基于国家长远发展和经济安全战略的考虑,中国的铜工业必须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走技术创新之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和新工艺,掌握领先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局面。因此,必须加深对提高自主创新的认识,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感,只有依靠企业自身,加大投入,精心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开发新技术,认真谋划科技进步如何保持世界领先的问题,加快建设产、学、研、用结合的铜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铜业技术领军人才,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的氛围和环境。
振兴装备制造业,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制造,是铜工业发展的最终出路。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大量、长期的引进国外装备的现状,这只能是削弱、降低我们自身在重大装备方面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完全依靠引进,过度强调环保,花大量外汇买专利,引进技术,造成投资大、流程长、成本高。比如,宝马、奔驰车固然好,但是只有制造出生产这种车的生产线才算本事。也就是说生产出来好的产品不算有本事,制造出好的生产设备才算有本事,我国的铜企业都要有这个意识,把铜工业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起来,创造新的辉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