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1年,担任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陈景河在接受《中国黄金报》记者采访时,就雄心勃勃地说:“紫金矿业要成为世界级的矿业公司,我们要在10年里再造10个紫金!”
2001年,紫金矿业的总资产不到6亿元,销售收入不到4亿元。当时所谓的10年再造10个紫金,是指到2010年,紫金矿业的资产总额达到6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事实上,到了2007年,紫金矿业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已经分别达到167.99亿元和148.71亿元。仅用6年,紫金矿业就造就了30个紫金。
资本运作、技术创新和资源控制,是紫金矿业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
紫金矿业的发展,依靠的是对紫金山金矿的开发。1993年,紫金山金矿在几乎没有资本金的情况下开始建设,通过开展连续4期的技术改造工程,矿山逐步发展起来,紫金矿业也因此而发展壮大。
陈景河对这段艰苦岁月记忆犹新。他说:“紫金山金矿是在没有背景、矿山品位很低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当时金价低迷,我们手中又没钱,只能一分钱一分钱抠着花。就是这样,造就了紫金人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
紫金山金矿做大做成功后,通过滚动发展,企业实力大大增加,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在这个时候,紫金矿业还要进一步做大吗?
对此,陈景河说:“依靠紫金山金铜矿的收益,过过小日子也许很舒服。但是,作为有志成为全球一流矿业公司的紫金矿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是必然的选择。”
对于企业的未来,紫金矿业一直志存高远。2003年,紫金矿业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黄金第一股。紫金矿业在香港成功上市,使企业加快发展有了更加雄厚的资本金,同时为走向国际资本市场、走向世界矿业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12月26日,紫金矿业回归A股上市的申请,顺利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公司将发行0.1元面值的A股,开创了中国股市的先河。A股上市的成功,标志着紫金矿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陈景河说:“回归A股上市,是公司发展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也是紫金人多年的愿望。我们已基本完成相关工作,成功上市指日可待!”
上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2003年以前,紫金矿业本部累计净资产不足5亿元。2003年12月,公司H股在香港成功上市后,成功募集资金12.2亿港元,当年年底净资产是2000年实施股份制改造时的13.7倍;公司市值在当年年末为84亿港元,是2000年实施股份制改造时股本金的 58倍;到2007年底,公司总市值接近1590亿港元,是实施股份制改造时股本金的1111倍。
早在2001年,紫金矿业就开始面向全国寻找资源,并且战果颇丰:贵州水银洞金矿、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吉林珲春金铜矿、西藏玉龙铜矿……仅2007 年,紫金就在国内一口气投资11个项目,金、银、锌(铅)、钨、锑等资源,实现较大增加,公司因此获得新的增长点。截至2007年12月31日,集团公司拥有探矿权172个,面积总计5224.44平方公里;拥有采矿权35个,矿权面积51.87平方公里。
紫金矿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陈景河说,公司在低品位金矿资源利用、难选冶金矿处理、堆浸选冶技术、微生物提铜技术等湿法冶金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的成绩,已经获得多方认可。这些技术为公司控制和开发低品位、难处理矿山,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已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紫金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拥有的各项专利及专有技术,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谈起这些,陈景河如数家珍。他以占公司矿产金产量88%的三大金矿山为例,介绍了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
紫金山金矿的成功开发是勇气与技术创新的结合。“符合开采标准的黄金只有5.45吨,是一个规模小、品位低、矿体变化大、效益不理想的矿山。”陈景河说,这是过去业内对紫金山金矿的“定义”。
但紫金却用行动改变了这一“定义”。在实践中慎重论证,紫金矿业结合矿山实际,通过成功运用低品位氧化金矿选矿专利技术,独创了“破碎-筛分-洗矿,细粒重选、炭浸,粗粒堆浸”联合提金工艺。该工艺集堆浸、重选、炭浸等选矿方法的优点于一身,解决了矿堆渗透性差和矿石中粗粒金难回收问题。该工艺提高了选矿回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紫金山大量的低品位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入选矿石边界品位一降再降,从1克/吨降到0.7克/吨、0.5克/吨、0.3克/ 吨,直至现在的0.2克/吨。这个曾被认为开发价值不大的金矿,现已成为国内单体矿山保有可利用储量最大、采选规模最大、黄金产量最大、矿石入选品位最低、单位矿石处理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的黄金矿山,日处理矿石量能力达8万吨,日产黄金量创出超50公斤纪录。
贵州省水银洞金矿是难选冶的卡林型金矿,加拿大某公司对这个矿山经营多年,最终因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无法选冶而放弃。紫金矿业毅然将它收购,并只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攻克了选冶难关--应用化学预氧化技术进行处理。该技术填补了当时的国内空白。目前,该金矿现已探明高品位黄金储量近50吨。该矿建设时间仅用了18个月,于2003年8月正式投产。2003年黄金产量为520公斤,当年实现利润2600多万元;2004年产金1.4吨,实现利润近1 亿元;2005年和2006年产量超过2吨,实现利润超2亿元。目前,水银洞金矿是紫金对外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项目。紫金自主知识产权的常压加热化学催化预氧化技术工业化运用,因属世界首例而可能被载入世界矿业史册。
2003年,紫金收购吉林珲春金铜矿,成立了珲春紫金矿业有限公司。之后,紫金对该矿进行了重大技术改造,并成功应用新工艺流程。对资源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使这一亏损矿山迅速焕发了青春,日处理矿石量能力达5500吨。一年内,珲春紫金扭亏为盈,不但招回了全部原矿工人,而且吸引了一大批技术人才。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
陈景河对科技创新有这样的感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把技术神秘化了。其实,有些看似很复杂的东西,把它弄明白了,与生产一结合,就很简单。”通过大胆的技术创新,紫金不但成功开发了三大黄金矿山,而且降低了开发成本,扩大了矿山储量。
“我们拿到的项目都是别人做不下来的。”陈景河拿新疆阿舍勒铜矿项目评点紫金的再造。当时,阿舍勒聘请了国内著名的矿山设计公司设计,国际矿山评估公司评估,预计投资要8亿多元,年产能力3000吨。由于当时铜价很低迷,阿舍勒铜矿很难从银行贷款。因此,项目就此搁置。“阿舍勒铜矿的品位在2.4%,非常高,紫金山铜矿的品位才0.4%。”陈景河认为,如果阿舍勒没有开采价值,那么全中国没有可以开采的铜矿了。紫金进入后,把投资总额降到了4.8亿元,基建工期由3年缩减到了1年,生产能力提高到4000吨,而且做到了当年达产。目前,阿舍勒铜精矿已成为我国第5大铜精矿生产商,今年可以创造超过10亿元的利润。
陈景河坦言:“就市值而言,紫金已经进入国内一流大型工业企业行列。要达到国际大型矿业公司规模目标,也非遥不可及。”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