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
近半年来以金属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英国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简称LME)铜期货价每吨从2009年2月17日的最低点3185美元上涨到2009年8月5日的最高点6230美元,涨幅高达3045美元,不到半年暴涨96%,同期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每吨也从2.7万元上涨到4.9万元,不到半年也暴涨81%。特别是近期7月28日至8月5日以LME铜期货收盘价计算六个交易日每吨暴涨770美元,涨幅14%,同期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主力合约0911每吨也暴涨5170元,5个交易日大涨12%,已开始出现严重泡沫。
二、分析
1. 以金属铜为代表的国际金属价格暴涨已透支“中国因素”。
铜期货价是国际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的风向标,既受国际铜现货供求关系影响,也受国际期货投机资金的左右。近半年铜价大幅上涨,中国因素以及美元贬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有一定的合理性,是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逐步走出低谷的体现和外在反应,由此带动铜需求的稳步增长和伦铜库存的快速减少。伦铜库存今年2月25日曾高达到55万吨,为2003年10月中旬以来的最高库存,目前库存下降为28万吨左右。但另一方面也与国际巨额投机资金过度炒作有很大关系,首先是国内外流动性过剩和美元贬值,国外各类金融机构大量买铜持有来回避美元持续走低的风险,其次是国外有部分金融机构故意放大和恶意炒作中国国家收储铜的需求效应,逼使中国相关进口商和中国用铜企业近期在高位大量抢购现货铜。从7月份中旬以来,LME铜库存止住3月份以来持续减少势头开始回升,截止7月31日库存为28万吨,较6月末为增加1.5万吨,为近一个半月以来库存新高。因此不能认为目前的国际金属价格是对“中国因素”的合理反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说:“从现在基本面看,不支持价格这么持续走高,尤其是国外消费到目前来看还没有起色。”他以伦敦铜为例,在生产下降、库存增加的情况下价格走高,明显有炒作因素。
2.铜是中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基本金属原材料,其暴涨暴跌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
中国是世界最大精练铜生产国和进口国,2007年精炼铜产量高达34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9%,由于自产铜精石不能满足需求,每年需大量进口铜150万吨以上,占到总消费量480万吨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国内铜作为大宗基础原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运输、空调和电子及建筑行业。
3. 各地囤铜现象严重,须谨防投机泡沫破裂
据相关报道,就在今年铜价不断上扬的过程中,诸如河北新安、浙江温州和上海周边等市县都出现了私人大量囤铜的现象。在市场通胀预期逐渐加强的情况下,买铜似乎成为了和买房、买股票一样的投资。大量的废铜和铜锭被堆积在仓库里,而不是被用于生产。据了解,中储公司在上海的有些仓库早已爆满,很多铜只好被堆放在露天场地,且还有外地的铜被源源不断地运来。但与国储收铜不同,国内民间对铜的囤积明显已经超出理性范围。且在这波囤铜的浪潮中,不免鱼龙混杂,不仅有私人在囤铜,很多券商、私募,甚至国外游资都纷纷通过买入期铜而介入国内的有色市场,这样的结果就只能是铜价泡沫被越吹越大。
三、近期国内外铜价暴涨带来如下恶果
1.过度和不合理大量增加国内外汇支出,对中国损失巨大。
2.过快提高相关用铜企业的生产成本而相应产品不会同步涨价,抑制相关行业和企业的持续增长,不利于我国实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若单从生产性需求考虑,目前的铜价明显与经济恢复不符,这上面的泡沫可能高过股市的泡沫;而且今年二季度以来铜价上涨过快,很多民间机构不晓得整体需求状况,而是单纯以投机为目的囤铜,助长了铜价的升势。”一位有色方面专家近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3.上海铜期货是国内商品期货的龙头品种,其紧跟国际铜的合理暴涨已经带动国内期货主要品种金属铝、锌、钢材和天胶及其它化工产品也同步大涨,已初步形成过度投机和严重泡沫。大量投机资金可能也包含部分信贷资金进入铜期货炒作,据估算从今年4至7月份四个月期间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主力合约平均每天成交量高达50万手,相当于248万吨,是我国一年的铜进口量的1.6倍和总消费量的50%左右。2009年8月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主力合约0911交易量和持仓量分别为107.2万手(相当于536万吨)和25.2万手(相当于126万吨),目前严重的投机炒作非常不利于国内期货市场正常功能的有效发挥,也不利于期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四、希望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和期货交易所关注铜价的非合理暴涨,并建议迅速采取以下对策
1. 尽快抛售过去收购的国储铜。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阻止铜价迅速下跌,国家储备局和地方(如云南省经委)今年初后已收购铜35万吨左右,当时平均收购价估计为每吨2.5万元以下,而现在铜现货价已大涨至高达每吨4.5万元以上。美国摩根士丹利曾发表分析报告说,中国战略储备需求和商业补充库存是铜价的主要支撑力。尽快抛售既有极大的经济合理性,更能迅速抑制国内外铜价的非合理暴涨,一举多得。而国家有关部门一旦决定后可及时通过正式的新闻发布会对国内外公开宣布,以表明中国政府调控铜价的态度。
2. 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高度关注铜价大幅波动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国家发改委、国家储备局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应动态关注国内外铜期货价格变化趋势,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领导提供客观的分析和有价值的对策建议,防止铜价暴涨暴跌引发基础原材料暴涨暴跌对中国进出口和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
3.期货交易所等期货市场的相关各方面应预防铜期货过度投机引发的系统风险
铜期货暴涨暴跌肯定对国家和相关企业弊大于利,在经历了上半年的快速上涨之后,铜期货已经出现了透支“中国因素”迹象,下半年可能面临回调压力,国内唯一交易铜期货的上海期货交易所也应及时提醒相关铜期货投资者理性交易,防止过度投机造成的巨大风险和期货价的严重泡沫。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