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概况
(二)供需市场分布
(三)影响价格变动因素分析
(四)阴极铜标准合约
(一)品种概况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古老金属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铜。
金属铜,元素符号Cu,原子量63.54,比重8.92,熔点1083 o C。纯铜呈浅玫瑰色或淡红色,表面形成氧化铜膜后,外观呈紫铜色。铜具有许多可贵的物理化学特性。
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仅次于银,大大高于其他金属。该特性使铜成为电子电气工业中举足轻重的材料。
化学稳定性强,具有耐腐蚀性。可用于制造接触腐蚀性介质的各种容器,因此广泛应用于能源及石化工业、轻工业中。
抗张强度大,易熔接,可塑性、延展性。纯铜可拉成很细的铜丝,制成很薄的铜箔。能与锌、锡、铅、锰、钴、镍、铝、铁等金属形成合金。用于机械冶金工业中的各种传动件和固定件。
结构上刚柔并济,且具多彩的外观。用于建筑和装饰。
铜主要性能的应用比例大致如下:
性能 |
导电性 |
耐蚀性 |
结构强度 |
装饰性 |
应用比例 |
64% |
23% |
12% |
1% |
(二)供需市场分布
1.国际市场:
铜资源主要分布
世界铜矿资源较为丰富。根据2005年美国矿业局统计,世界金属的可开采储量为4.67亿吨,储量基础为9.37亿吨。可开采铜储量最多的国家是智利和美国。
从地区分布来看,全球铜蕴藏最丰富的地区共有五个:
(1)南美洲秘鲁和智利境内的安第斯山脉西麓;
(2)美国西部的洛矶和大坪谷地区;
(3)非洲的刚果和赞比亚;
(4)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5)加拿大东部和中部。
从国家分布看,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中国、秘鲁、赞比亚、独联体、印度尼西亚、波兰、墨西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上述国家的铜矿资源量占到了全球铜资源总量的87.2%。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9.98%。
铜的生产
铜的产量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得到急速发展,1950年全世界精铜产量只有315万吨,到1974年达770万吨。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了铜消费的萎缩从而使铜产量大幅下降。90年代铜产量再次迅速增加,其中智利于1999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2006年,中国超越智利,跃居世界第一。
2007年全球精炼铜产量达1807.5万吨,同比增长约5.1%,而中国精炼铜产量达349.1万吨,同比增长16.7,继续保持领先。(注:2007年数据来自CRU英国商品研究局)
铜的消费
铜消费相对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西欧是世界上铜消费量最大的地区,中国从2002年起超过美国成为第二大市场并且是最大的铜消费国。2000年后,发展中国家铜消费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发达国家。西欧、美国铜消费量占全球铜消费量的比例呈递减趋势,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除日本以外)国家和地区则成为铜消费的主要增长点。
2007年全球消费精炼铜约1814.6万吨,较2006年增长约4.5%。
中国依然是铜消费增长的最重要动力,2007年精铜消费量达462.1万吨,增幅高达16.9%。
(注:2007年数据来自CRU英国商品研究局)
铜的全球流动
铜精矿主要出口国:智利、秘鲁、美国、印尼、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铜精矿主要进口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印度等。
精铜主要出口国:智利、俄罗斯、日本、哈萨克斯坦、赞比亚、秘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精铜主要进口国:中国、美国、日本、欧共体、韩国、中国台湾等。
2.国内市场
铜资源主要分布
2006年,我国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对铜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铜资源量2678万吨,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查明资源储量(铜金属)8531万吨,已占同年世界储量基础的12.1%,居智利和美国之后,列世界第3位。
我国著名的大型铜矿有西藏玉龙铜矿、驱龙铜矿,江西德兴铜矿及近年来新发现的云南普朗、羊拉铜矿。
(注:我国数据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2007年1月24日报告)
2000年之后,我国自产铜精矿(按含铜量计算)一直徘徊在56-65万吨水平,但近年来铜精矿产量有较快增长,2007年达到95.1万吨,较2006年增长8.93%。(注:数据来自安泰科)
铜的生产
我国是世界最大精炼铜生产国,2007年精炼铜产量达349.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9.31%。自产铜精矿不能满足需求,需大量进口。
铜的消费
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铜的消费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是促进铜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发达国家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战略也是我国铜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过去20年中,中国的精铜消费占世界消费量的比例不断攀升,到2007年,中国精铜消费462.1万吨,占全球铜消费总量的比例高达25.46%。
国内铜消费结构大致如下:电力53%、电子6%、交通运输9%、建筑2%、空调10%、冰箱2%,其他18%。(注:数据来自CRU英国商品研究局)
铜的进出口
我国是世界最大铜消费国和生产国,同时铜资源相对短缺。随着近年来国际制造业不断向我国转移,铜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国内铜精矿自给率由1995年的80%下降到2007年的23%左右,每年需进口大量铜精矿。
当前我国铜及铜制品的进口构成中,从市场流动性的角度来分,原料比重较大,主要包括精铜、粗铜、废杂铜和铜精矿;铜加工贸易占据主体地位;主要从台湾省、智利、韩国和日本进口;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口主体,进口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等地区。
当前我国铜出口量较少,且以半成品、加工品为主;铜加工贸易占据主体地位;主要出口地是香港、东盟、韩国和日本;外商投资企业是出口大户,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
附:1990年-2007年我国精铜供求情况图表
[1] [2] 下一页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