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市场发布了一系列良好的宏观经济数据,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然而,在这些良好经济数据的背后是CPI的高企,市场对流动性收紧担忧的升温。现阶段,由全球宏观经济好转所导致的铜市供求紧张与流动性的收紧担忧成为左右铜价的两个对立因素。在金九银十的传统制造业旺季,两个不同方向力量的孰强孰弱直接关系到后期铜价的走势。
一、国内经济形势重燃流动性收紧担忧
2010年对金属市场来说注定是不太平的一年。宏观经济向好阶段,主要经济体何时退出刺激计划令市场担忧;宏观经济恶化时分,经济是否二次探底又成为市场隐忧。市场信心的时好时坏使得金属市场走出了宽幅振荡的格局。9月9日国内商品市场的集体暴挫虽然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但其中多少包含了市场对宏观调控担忧的成分。国内刚刚发布的八月CPI为3.5%,创22个月新高,且连续两个月高于3%的警戒线,市场气氛骤然紧张。政府全年保三的物价目标与攀升的CPI之间的矛盾使得市场向货币政策调整这一角度寻求答案。然而,令市场更为担忧的是房地产市场重新升温。刚刚发布的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3%。上海自调控启动至今的20周,商品住宅周成交均价高达22261元/平方米,几乎创下上海房价新高。房地产市场的升温加剧了市场对新一轮流动性收紧政策的担忧。
尽管如此,笔者并不认为中国政府会在短期内采取加息这种较为强硬的货币调控措施。首先,现阶段的美国经济并未出现非常明显的好转。虽然刚刚发布的八月农就业人口减少5.4万,大大优于预期的减少10万,但这并不意味着数据不会反复。在今年早些时间,美国也经历一个失业率好转的阶段,但随后的数据又证明了美国失业情况仍然非常糟糕。就在9月8日,美联储还在褐皮书中指出,美联储观察到有"广泛迹象"显示经济成长已放缓,东岸及中西部经济复苏停滞。因此,在美国政府加息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过快的加息必将扩大人民币升值在吸引热钱方面的效应,从而加剧国内的通胀压力。其次,在中国农业银行上市前后,经济二次探底担忧情绪严重的时候,中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可以说,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且在提高准备金方面也有一定的余地。因此,国内央行可能不会因为两个月的CPI高企而贸然启动加息,更多的会从公开市场操作方式来收紧流动性。
二、偏紧的供求基本面限制铜价回调空间
7月初以来,铜价上扬的速度与力度超乎市场想象。其背后的原因除了全球宏观环境的好转以外,铜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是另一重要因素。国际铜研究小组最新的数据表明,2010年前五个月,全球精铜供不应求19万吨。其中,不包括中国在内在全球铜消费增长11%。全球精铜供给出现缺口的这一情况也得到了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的验证。其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2010年1—6月全球铜市供应短缺8万吨。消费的增长与铜矿供应的缓慢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共同力量。
作为全球焦点的中国市场也显示出旺盛的消费力。首先,新的海关关税政策出台后,虽然表观废铜进口量依然维持在以往水准,但实际的进口量难免因为政策的更为严格而减少,很多企业不得不转向精铜消费;其次,中国对全球精铜的采购步伐经历了6月份的短暂减弱后重新加快。最新海关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未锻造的铜和铜材进口量达到37.9万吨,环比增长11%,同比增长17%;第三,铜下游加工企业开工情况也说明了同样的现象。据不完全调查,8月份铜管企业的开工率依然维持在70%的高位,呈现淡季不淡的特征;第四,良好的消费情况也为终端市场所验证。汽车、家电以及正在回暖的房地产市场对铜消费都有着很强的拉动作用,且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电力基础设施减少对铜消费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复苏,全球铜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由2009年的供过于求120万吨剧烈的改变至供不应求的状态,且供求缺口有可能在年底进一步扩大。因此,良好的基本面将限制铜价的回调空间。
三、行情展望
整体看来,可能出现的流动性收紧令市场对后期的铜价不敢过于乐观。但基于目前的经济形势,央行在流动性收紧的力度上可能仍然会比较温和。且经过1月份的大幅下挫,市场将更加理性的看待流动性收紧给铜市带来的影响。基本面上,偏紧的供求关系使得铜价难以出现深幅的下跌。因此,笔者认为振荡偏强仍然是目前铜市的主要运行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