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我国再生铜将增加至175万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0-22
    铜之家讯: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统计,2010年1~9月,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约为555万吨,同比增长17%,其中再生铜175万吨,同比增长17%;再生铝282万吨,同比增长22%;再生铅98万吨,同比增长6%。预计全年再生有色金属将突破720万吨,约比2009年增产100万吨。

       预计今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将突破720万吨,约比2009年增产100万吨,这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会长王恭敏日前在第十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据悉,11月7日至9日,第十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交易会将在其诞生地浙江宁波召开,对“十二五”再生金属行业发展规划的解读将是本届论坛的重要内容。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说,2009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10种常用有色金属达到2604万吨,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基本满足了我国经济发展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但是,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行业对资源、能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铝、铅等有色金属再生性强,利用再生资源生产有色金属具有有效减少原生资源消耗,大大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特点,因此再生金属产业已经成为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我国用再生资源生产的精炼铜和铅已占总量的30%以上。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在今后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再生金属产业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王恭敏会长介绍,近年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从2000年的72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633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27%。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成为缓解我国有色金属供需紧张矛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保护环境和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新型产业。特别是再生有色金属产品货值高、产业关联度广、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的特点,已使再生金属行业成为衡量我国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统计,2010年1~9月,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约为555万吨,同比增长17%,其中再生铜175万吨,同比增长17%;再生铝282万吨,同比增长22%;再生铅98万吨,同比增长6%。预计全年再生有色金属将突破720万吨,约比2009年增产100万吨。

       据王恭敏会长透露,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再生金属分会已经制定了再生有色金属“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产业准入条件。在“十一五”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十二五”将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努力在废料拆解预处理、金属再冶炼、节能环保等领域再上一个台阶。规划确定了“十二五”的行业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本次大会将进行解读。

       据了解,本届论坛将大力倡导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助推再生金属产业全面升级,特别推出政策法规、战略发展、技术进步、资本运营与投融资、国际贸易等板块,全面涵盖行业发展焦点问题,针对企业运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搭建答疑解惑的有效交流平台。论坛有四大特点:一是在“十二五”即将开始之际,国家如何从政策层面指导和引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此期间的科学发展;二是再生金属产业如何贯彻实施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与国外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长远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再生有色金属资源和工艺技术,提升产业结构,不断增强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企业如何加大技术投入,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效益平稳快速增长;四是集中展示广大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和开发环保、节能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成果。

       中国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交易会自1999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目前,该会已经成为位居全球第三、中国第一的国际性再生金属行业专业论坛和展览会。本届论坛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承办,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协办,国际回收局、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支持,论坛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和海关总署等相关部委的指导。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