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分析预测 » 正文

    我国铜产业风险分析及解决路径 铜价波动频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0-22
    铜之家讯:  自2003年以来,在铜价逐步走高和国内需求旺盛的刺激下,国内铜冶炼行业疯狂扩张,但这主要来自于小冶炼厂的大量兴建,

      自2003年以来,在铜价逐步走高和国内需求旺盛的刺激下,国内冶炼行业疯狂扩张,但这主要来自于小冶炼厂的大量兴建,而非大型铜企的规模扩张。

      铜冶炼产能无序扩张不仅加剧了铜冶炼厂对铜精矿资源的争夺,导致矿商压低冶炼费,而且部分投资小、周期短、政策明令淘汰的落后冶炼产能项目上马,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

      加工费持续下降 冶炼厂生存堪忧

      由于冶炼产能的无序扩张,我国铜精矿资源紧缺的状况更加明显。目前,我国精铜年产量已超过400万吨,但铜精矿年产量只有100万吨,且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不大,大多数铜冶炼企业必须进口铜精矿,使得铜精矿对外依存度达75%以上。

      由于全球铜矿资源供应紧张,国际矿商在2006年至2007年取消了价格分享条款,使冶炼厂不能通过铜价上涨获得相应利益,只能依靠加工费获取利润。这直接导致近几年铜冶炼加工费持续降低。在铜精矿供应不足、冶炼产能继续扩张的矛盾未解决之前,未来几年铜精矿加工费用仍将维持低位,国内铜冶炼厂的生存状况堪忧。

      铜价波动频繁 价格传导周期长

      随着市场的发展,如今的铜已经成为一种金融属性极强的投资品。全球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发铜价大幅波动。在经历了2008年的暴跌后,2009年国际铜价又迎来暴涨行情。这种巨大的价格波动给国内企业带来了难以预测的风险。

      铜的产业链比较长,从上游铜精矿的生产到中游的铜冶炼、铜加工再到下游的电线电缆、空调生产等,铜价的传导周期较长。然而,国内很多企业采用的是订单生产方式,很难将成本及时有效地转嫁出去。在铜价下跌阶段,往往会出现原材料比成品贵的情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铜冶炼行业就曾发生严重亏损,一批铜加工企业被迫倒闭。

      未来面临国际铜资源争夺问题

      从历史经验看,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阶段均存在巨大的铜需求。从全球范围看,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中国需求之外,铜资源不丰富且人口众多的印度,近几年的精铜消费量和产量均以10%的速度增长,未来铜需求有巨大增长潜力,可能会成为与我国争夺铜资源的竞争对手。

      中国与印度同属于新兴发展中国家,但目前印度的基础设施远不如我国,特别是电力设施很不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印度电力设施的大规模改善将提升对铜的需求。据统计,去年印度铜消费量为55万吨,按照10%的增速计算,20年后将达到400万吨。由于印度铜资源禀赋不如中国,所需铜矿资源绝大部分需要从国际市场采购。因此,未来印度很可能取代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为与中国争夺铜资源的主力。这将是我国铜产业未来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深挖国内资源潜力

      目前,我国铜资源虽然较为紧缺,但并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在铜价大幅飙升后,过去尚未开发的贫矿及一些交通设施落后、前期投入较大的铜矿,都具备了开采价值。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强对国内铜矿资源的重新评估。

      近几十年来,我国主要开发的是东部地区的铜矿,随着这些地区的资源逐步衰竭,北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将成为铜资源开发的重点区域。从地质学上看,我国西部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的成矿带,具备较好的成矿条件,但因当地经济条件差、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劣,资源开发受到了限制。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中西部铜矿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将成为可能。

      有效利用再生资源

      近几年,我国再生铜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国内每年约回收废铜70万吨。但由于我国大规模使用铜的时间较短,铜的社会储量不足,以铜产品30年的平均使用寿命看,目前消费领域的铜产品进入报废期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现阶段依靠回收利用废铜还无法满足我国铜行业的需求,我国每年尚需进口130多万吨废铜。

      随着铜价持续上涨,全球各国对废铜资源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的废铜进口变得不稳定。因此,我国首先应从政策层面加以引导和扶持,例如:2007年取消了废铜进口关税,对促进废铜进口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国家有关部门还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废铜进口监管机制,提高通关效率,简化审批手续,鼓励废铜进口。

      我国废铜利用另一个需要着力解决的是小冶炼厂过多的问题。发达国家再生铜企业一般只有几家到几十家,但我国相关企业数以千计,而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上的大型废铜冶炼企业却极少。小冶炼企业过多,不仅容易产生重复投资、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会导致废铜进口的恶性竞争。

      在对再生铜行业进行规范和引导的过程中,政府应当走在市场前面。

      自1998年之后,我国每年的用铜量均超过100万吨,近几年的用铜量为500万吨至600万吨。这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将进入废铜回收的高峰期。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站在战略角度上对国内废铜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废铜资源的回收利用,从而使我国的铜资源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加快海外找矿步伐

      由于铜资源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必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深入挖掘国内资源的同时,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在海外建立稳定、可靠的矿产供应地,包括在海外建立铜资源储备基地。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海外资源争夺战中获胜,国内企业必须借鉴各方经验。其中,日本是一个很好的样板。

      日本政府通过财政、金融等各种手段全方位鼓励本国矿业公司实现跨国经营,从政治、外交等不同角度全面支持在海外建立矿产资源供应基地。同时,日本企业特别强调协作经营,不仅与本国企业互相协作,还积极与海外矿业公司合作。目前,日本企业已在全球许多重要矿山拥有股份,从而保证了日本铜原料的供应。

      尽管我国铜矿资源紧缺,但国内企业盲目地到海外争夺铜矿资源也并非明智之举。这反而会促使国外矿山抬高价格。国内企业应主动联合,形成合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还可以考虑与其他国际矿业公司联合开发铜矿资源。在当前全球优质铜资源大多被国际矿业巨头控制、且存在一定保护主义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开发海外铜矿资源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循序渐进。

      提高产业集中度

      为了控制铜冶炼行业的盲目扩张,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已经先后出台了多份文件。这表明了国家控制铜冶炼产能过度扩张的决心,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涉及到地方政府利益,铜冶炼行业的结构调整也遭遇了很大阻力。

      从战略角度看,对国内铜冶炼和加工行业的整顿应当坚决实施,进一步提高冶炼行业准入门槛,并通过提高节能减排标准等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从而提高国内铜冶炼行业的集中度,使大型铜企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也是我国铜企在国际铜加工费谈判中争取更多话语权、在海外铜矿资源开发中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运用多种工具转移风险

      面对铜价大幅波动,国内铜企业唯有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充分运用多种工具,才能有效转移市场风险。从国家层面看,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涉铜衍生工具的开发,以使企业能够方便运用多样化的避险工具。

      我国衍生品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仅建立了期货市场,国内企业能运用的工具也不多。即便如此,国内企业在期货市场的参与度仍然不够。这既有企业自身认识的原因,也与国内期货市场的成熟度有关。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期货套期保值功能,规范企业套保行为,而银行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套期保值管理团队,对企业的保值行为进行监督。

      要想整体降低我国铜产业的市场风险,尚需提高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其中既包括期货市场主体的国际化,也包括期货市场客体的国际化。

      期货市场主体的国际化包括两方面:一是允许境外主体参与国内期货市场,二是允许境内主体参与境外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客体的国际化主要是进一步开发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且在全球具有较大流通量的品种,包括铅、锡、镍等,丰富我国期货市场上市品种,满足企业的多种套保需求。

      进一步发展期货等衍生工具是降低我国铜产业市场风险的另一措施。目前,我国只有期货这一简单的衍生工具,期权、掉期等相关衍生工具尚未推出,企业的选择有限。虽然期货推出的时间更早,但当今伦敦金属交易所铜的期权交易量远高于期货交易量,2008年还推出了掉期交易。由此可见,我国商品等衍生品市场的种类仍需进一步丰富。另外,在当前沪铜(62650,-1100.00,-1.73%)定价权不足的情况下,24小时电子盘交易也亟待发展,以免当前沪铜受外盘的影响过大。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