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胀势头迅猛,加息难抵物价上涨
受中东局势动荡及日本地震影响,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并导致替代能源价格上涨,进而传导至其他大宗商品市场,这加剧了全球通胀。日前,中国央行和欧洲央行陆续宣布加息,但市场对此反应冷淡,全球股市及商品市场不跌反涨,市场对政策调控的担忧情绪也趋于淡化。此外,日本地震后向市场注入了大量资金,英国央行保持2000亿英镑(约合3266亿美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规模不变,而美联储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仍比较大,估计市场流动性会再度泛滥,这有可能将引发商品市场第二波的飚涨。
中国需求显现,铜价回调幅度有限
目前,中国保税区异乎寻常的铜库存引起了全球市场的关注,并开始担心中国不断攀升的铜库存虽然不会立即流入市场,但可能会大幅降低铜市供应缺口的预期。南非标准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保税区约有60万吨铜库存,中国南方港口约有10万吨。这合计占到全球铜矿约1580万吨年开采量的4.4%左右,加上中国收储的30万吨铜库存,这让今年精炼铜市场是否真如预期那样短缺成为疑问,产生了市场将供需平衡甚至略微供过于求的预期。但最近几周现货市场却发出另一种信号。虽然我们无法统计中国实际存在的隐性铜库存数量,但可以从显性库存进行推测。最近3周以来,沪铜库存开始出现削减迹象,减少了2.3吨至15万吨。现货市场也从上个月的贴水转向升水50—200元/吨,市场询价要货积极,但贸易商惜售。当铜价跌至70000元/吨以下后,市场买盘踊跃。
如此看来,中国需求并不像市场想象的那么糟糕,而实际可消耗的铜库存也并非过分充裕。这就说明中国铜库存数据并不能真实的反应市场实际供需情况。由于中国政府持续实施紧缩政策,企业资金紧张,许多非矿业企业利用“融资铜”作为贷款工具。有业内人士称,当前上海保税区60万—70万吨的铜库存中“融资铜”占比高达95%,不流通于国内现货市场。因此,中国的基本需求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库存正在被有计划地消耗。
(责任编辑:panzhi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