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全球经济后期增长的担忧,美国股市连续两周下跌10%,LME铜跌幅超过了8%。国内金属市场在周一再次大幅下挫。连续几天的下跌,给前期看多金属的市场急剧降温。我们认为,在2011年铜供给紧张的大背景下,LME铜有望在8900美元企稳,沪铜可能会在65000附近展开反弹。
全球制造业活动降低,对铜影响有限
7月份全球个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景气度普遍降低,在公布全球主要经济体经理人采购指数(PMI)中,除过日本PMI指数因地震后恢复生产的原因有所回升外,中国、美国和欧元区均有下降,但仍保持在50%以上。
市场目前的担心的是,如果8月份全球的PMI如果跌破了50%,会不会引起铜的大幅下跌?通过我们对PMI和铜价的长期追踪发现,PMI与铜价长期相关性并不强,因为PMI是处于0—100%之间波动,而商品的价格是长期上涨型。在短期内,如3—6个月内,和铜价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也不是非常强。往年的7—8月份,是制造业活动最低迷的时期,这和铜在第二季度是需求淡季相符合。因此,我们认为,8月份PMI如果跌破50,才可能会对铜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全球PMI降低对铜价影响较小,铜的供求是影响铜的最主要因素。
全球铜供应仍将紧缺,罢工加剧需求紧张
ICSG预测2011年4月份全球铜总产量157.4万吨,比2011年3月减少了6.9万吨,比2010同期增加了3.3%。2011年1—4月铜的表观消费量增加了1.2%,但中国表观消费量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其中4月份的消费量为161万吨,比3月份减少了1.7万吨,但减少幅度小于产量减幅,这样4月份出现了铜短缺4.6万吨。
市场预计,2011年全球铜供给将会短缺34万吨。而在7月份一些铜矿因天气、罢工因素导致产量总损失为42150吨,铜矿损失将会加剧铜短缺。
中国进口增加将成铜价上涨基础
我们对中国铜的表观消费量(国内精炼铜产量+未锻造的铜和铜材净进口量-上期所铜库存)进行分析,发现只有2006年表观消费量出现了负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铜的表观消费量还是在增加。但截至2011年6月份,中国的铜表观消费量和去年总比下降了53.57%。如果我们认为2011年中国铜表观消费量下降幅度不超过历史最差表现(2006年减少5.71%),即需求不低于771.8万吨,以国内前6个月精炼铜生产量推算,今年精炼铜产量在均值528万吨(264.6÷5×12),上期所库存在10万吨左右,预测全年中国的未锻造铜净进口量约为253.8万吨,除去1—6月份净进口量126.35万吨,那么7—12月份的月度净进口量均值为21.24万吨。如果我们去年出口的未锻造铜和铜材月度均值4.57万吨计算,那么7—12月份中国进口的未锻造铜和铜材月度均值在25.81万吨。
如果按照ICSG的预测,2011年中国铜表观消费量增长6%计算,即需求不低于867.66万吨,那么6—12月份的月度净进口量均值为35.82万吨。如果我们去年出口的未锻造铜和铜材月度均值4.57万吨计算,那么6—12月份中国进口的未锻造铜和铜材月度均值在40.39万吨。而6月份中国进口的未锻造铜和铜材进口量只有28万吨,可以预期7—12月份的月进口量要大幅增加。从6月份中国进口铜数据环比增幅缩小,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开始“补库存”。
虽然现在铜价的大幅下跌,更多的是对金属市场波动做出的反应。但铜的供给紧张并没有改变,需求还会因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因此,我们认为铜价在短期的非理性下跌之后,将会展开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