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日本的稀土制造商们将加速向中国转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19
    铜之家讯:  日前有消息称,日本主要的稀土合金生产商昭和电工将提高其在中国的合资稀土冶炼与分离项目50%的产能至每年3000万吨,而这或许预示着日本的稀土制造商们将加速向中国转移。自2005年之后,中国的稀土产量便占世界稀土产量的95%,供应着全球97%以上的市场需求。

      日前有消息称,日本主要的稀土合金生产商昭和电工将提高其在中国的合资稀土冶炼与分离项目50%的产能至每年3000万吨,而这或许预示着日本的稀土制造商们将加速向中国转移。自2005年之后,中国的稀土产量便占世界稀土产量的95%,供应着全球97%以上的市场需求。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却是令人心酸的稀土“白菜价”、恶劣的环境破坏及微薄的利润。正是由于没有严格的政府监管,严格的环保准入,在利润的驱使下,各地稀土滥采滥挖现象相当严重,而为了获得市场,各稀土开采商更是频频开打“价格战”,而这种通过价格竞争获得稀土出口微薄利润的稀土“内战”,造成了中国稀土资源的极度浪费。而求治中国的稀土之殇,“生硬”的行政稀土整合显然是难以“凑效”的,应加强对中国稀土的立法,从提高稀土准入门槛、强化稀土环保投入、加强对稀土滥采滥挖的打击及惩罚力度、收归稀土冶炼与分离项目审批权、加快清理外资变相掠夺中国稀土资源的低端的稀土冶炼与分离项目,同时通过财税政策鼓励发展高端稀土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项目,重奖稀土新材料的研发等举措,方是根治中国稀土之殇的“良方”。

      日本稀土制造商加速向中国转移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日本主要的稀土合金生产商昭和电工近期宣布,其中国合资企业的产量将提高50%至每年3000吨;日立金属也开始考虑将钕磁铁生产转至中国与美国。

      而此前也有媒体报道称,澳大利亚稀土冶炼与分离制造商莱纳斯公司原拟计划在马来西亚建设年产能2.2万吨稀土氧化物项目,因环保问题引发马来西亚争议而被马来西亚政府下令停建。

      尽管此前美国最大的稀土供应商Molycorp公司曾于今年重启关闭了多年的美国帕斯芒廷稀土矿山,并预计2012年可以达到年产2万吨的产能。而其2009年中国实施更严格的稀土出口政策以来,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稀土消费大国及稀土潜在储量大国纷纷开始加大对稀土矿的勘探与开发,但是从目前来看,似乎只有美国可以在未来三年内形成较好的稀土矿产能。因此,针对此次日本主要的稀土制造商加大对中国稀土合金项目的投资,市场普遍认为,在2013年之前,除中国外料没有其他国家会大幅供应稀土,因此昭和电工和日立金属可能预示着科技制造商大批迁出日本的开端。

      日本的稀土“战略”

      中国是目前世界已探明稀土储量最为丰富的国家,中国的已探明稀土储量曾一度占据世界已探明稀土储量的70%,但是经过近30年的无序开采,中国的稀土储量仅占目前世界已探明储量的36%左右,储量锐减。而与此同时,中国的稀土供应着全球97%以上的市场需求。中国的稀土价格曾经贱至“白菜价”,同时也给中国的稀土资源保护及稀土资源周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负担。

      为了更好的保护中国的稀土资源,中国政府自2005年以来就采取稀土出口限制政策,只是当时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

      2009年中国政府宣布推进稀土整合并重申将严格执行稀土出口配额限制政策以来,中国的稀土出口配额连年削减。2009年稀土出口配额锐减至3.98万吨,2010年再度削减四成至约3.1万吨。2011年的稀土配额则与2010年基本持平。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稀土出口国,中国的稀土配额出口基本上仍能满足世界上主要的稀土需求。

      然而,中国的稀土配额限制出口政策仍招致了世界多国的反对与质疑,其中尤其以日本的声音最为强烈。

      曾在2009年末中国宣布推进稀土整合并重申将严格执行稀土出口配额限制政策以来,日本就首先“发难”,联合美国、欧洲等多国,鼓吹中国“稀土武器论”,将稀土贸易问题复杂化、政治化、外交化,企图以此施压中国的稀土贸易政策,迫使中国放松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在中国不断重申将坚持自主的稀土贸易政策之后,日本开始不得不去面对中国将减少稀土供应的事实,开始将稀土进口的目光投向了更多的地方。

      2010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应对“稀土危机”的追加财政预算案,总额达3369亿日元(折合约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0亿元),日本菅直人内阁同时做出决定重点事实追加约5.1万亿日元(折合约600亿美元,4000亿元人民币)的稀土替代品开发计划。与此同时开展针对蒙古国、哈萨克斯坦、越南、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稀土外交”,期望“打破”对中国稀土的“过度依赖”。

      但是显然,开始于2010年的“稀土外交”不可能给日本带来现实的稀土供应,而规模庞大的稀土替代品开发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面对最为现实的稀土消费需求,从中国进口稀土或是稀土合金仍是日本最现实的选择。

      然而面对中国“严格”的稀土出口配额限制政策,加大对中国的直接稀土进口显然并不现实。但是在中国的稀土出口配额限制政策中,却有着没有限制稀土氧化物或是稀土合金出口的“漏洞”,而正是这个“漏洞”,给日本稀土制造商们加速向中国转移,以合资的方式,控制中国的稀土氧化物或是稀土合金的冶炼与分离,并出口至日本。

      而实际上,早在2002年10月24日,昭和电工与中国几家企业共同投资建成了包头昭和稀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除了日本控股的昭和稀土外,还有包头天骄清美稀土抛光粉有限公司、包头科日稀土材料有限公司等均有日本企业的身影。2007年1月,日本住友商事公司与拥有稀土出口配额的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公司合资,组建“赣州江钨友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1亿余元,生产钨粉、碳化钨粉、碳化钨合金粉。日本东芝株式会与江西钨业集团合作,新上钨铼丝、钨钍丝生产线。

      在2009年中国政府严格限制稀土出口后,这些中日合资的企业则更多的通过稀土氧化物或是稀土合金的方式出口中国的稀土资源。

      由“内战”引发的中国稀土之殇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稀土就是中国重要的出口产品。

      由于中国的稀土采选没有环保成本,加之中国人力成本低廉,中国的稀土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相当有“竞争力”,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经“独步世界”的稀土生产第一大国—美国的稀土产品在相当低廉的中国稀土的冲击下,也不得不“逐渐关停”,2002年美国关停其境内所有的稀土开采矿山,2005年中国的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并满足着全球97%左右的世界稀土需求,中国稀土“独霸全球”。

      然而在着“独霸全球”的背后,却是令人心酸的稀土“白菜价”、恶劣的环境破坏及微薄的利润。正是由于没有严格的政府监管,严格的环保准入,在利润的驱使下,各地稀土滥采滥挖现象相当严重,而为了获得市场,各稀土开采商更是频频开打“价格战”,而这种通过价格竞争获得稀土出口微薄利润的稀土“内战”,造成了中国稀土资源的极度浪费。

      而与此同时,获得大量廉价中国稀土的美国、日本、德国等稀土消费大国,除了用于稀土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之外,还大量的囤积来自中国的稀土,同时不断的延伸稀土产业链,提高稀土材料产品的高附加值,并出口到中国。

      而中国却因为稀土原材料的获取“太容易”了,中国的稀土技术与稀土材料研发与应用,却仍只停留在稀土的冶炼与分离等中低端的技术层面,在更高端的稀土材料研发与应用上,却远远的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稀土技术强国,并不得不高价从这些国家引进并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材料的生产设备,购买这些生产设备所必须的零部件及高端稀土材料用于生产。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稀土的“杯具”。

      而这则是中国稀土“内战”引发的稀土之殇。

      求治中国稀土之殇

      作为正常的经贸往来,日本加大对中国稀土产业的投资,中国是持欢迎态度的,但是如果日本以稀土冶炼与分离项目冶炼加工并出口稀土氧化物或是稀土合金这样的方式来掠夺中国的稀土资源,中国政府则由责任出台相关政策堵住这个政策的“漏洞”。

      而如果日本愿意以技术换资源的方式,实施稀土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等有利于提升中国稀土研发与应用水平、拓展中国稀土产业链及提高中国稀土高附加值的项目,中国政策当然也有责任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这种项目在中国的发展。

      然而,现实却是,日本目前主要是以低端的稀土冶炼与分离项目为合资发展的主要方向,并主要以低端的稀土氧化物或稀土合金出口的方式作为其合资的主要目的。而在富有稀土资源的各地地方政府,却目光“短视”,盯着眼前的项目带来的财政税收,放任日资在中国对中国稀土资源的变相掠夺。

      中国政府自2009年推行稀土整合政策以来,除了具有较好产业基础的北方稀土为包钢稀土“一统天下”之外,包括内蒙古、江西、广东等稀土资源富有聚集区的稀土整合仍“举步维艰”,中国稀土滥采滥挖的现象仍屡禁不绝,外资更通过合资的方式变相的掠夺着中国的稀土资源,凡此种种,却没有根本的改变。

      求治中国的稀土之殇,“生硬”的行政稀土整合显然是难以“凑效”的,应加强对中国稀土的立法,从提高稀土准入门槛、强化稀土环保投入、加强对稀土滥采滥挖的打击及惩罚力度、收归稀土冶炼与分离项目审批权、加快清理外资变相掠夺中国稀土资源的低端的稀土冶炼与分离项目,同时通过财税政策鼓励发展高端稀土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项目,重奖稀土新材料的研发等举措,方是根治中国稀土之殇的“良方”。

      9月20-22日,在江西赣州,生意社特举办“中国稀土市场投资发展论坛”,共邀各方人士共谋发展之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