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已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本周六是第九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多元文化社会之自杀预防”。昨日,记者从北京回龙观医院获悉,该院与国家疾控中心在2000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自杀率为22.23/10万,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其中,抑郁障碍是导致自杀的首位原因,可使自杀的危险性增加20倍。焦虑障碍使自杀的危险增加6-10倍。酒精滥用或依赖的自杀危险增加6倍。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如:癌症等慢性疾病和畸形、癫痫等形体缺陷和身体功能受损者,很容易引起抑郁情绪,是自杀的高危人群。
为提高人们预防自杀的能力,鼓励有需要的人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即日起至9月15日,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将在大学、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咨询宣传活动。其中,大学生、女性、老年人、青少年及其家长、单位职工等人群将作为重点宣传人群。
专家分析
两类人群压力大
据回龙观医院心理专家分析,自杀之所以成为青壮年人死亡的首因,其主要原因就是当前青壮年人群压力大,负担重,导致心理不健康问题严重,而且没有得到释放和治疗。
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主要分为两大类人群,一部分是在校学习的中学生、大学生,另外一部分是走入社会才成家立业的青年父母。这两类人群肩负的压力巨大。前者学业负担重,还面临自身成长和感情、就业等多方面压力。而步入社会的青壮年面临生存、工作、经济负担、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大多数青壮年的心理压力和各种负担始终无法得到释放和纠正,最终走上自杀的悲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