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制组在全国独一无二的“红军田”前拍摄,仿佛看到当年红军革命热火朝天的场景;他们攀岩爬山,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个抱敌跳崖的女英雄韦氏送当年英勇跳崖的卡层山顶,仿佛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惨烈和悲壮!……在穿洞反围剿的遗址前,村委覃才英介绍:1930年农历12月22日,黔桂军阀三千多人枪“围剿”中亭革命根据地,敌人猛攻红军营寨穿洞,红军排长覃宝善指挥不足一个排的战士,居高临下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战斗持续三昼夜。部分红军和群众趁夜秘密向洞外转移。部分战士为掩护转移,与冲进洞内的敌人英勇战斗,光荣牺牲。敌人抓住红军战士覃家均,把他吊在悬崖上,用鞭炮塞进他的耳、鼻、肚脐点火爆炸,威逼他讲出红军去向和枪枝弹药存放地点。覃家均守口如瓶,宁死不屈,被敌活活炸死。在辽立洞内,凤山县政协副主席罗文岩介绍:当年在敌人强大兵力的围攻下,中亭村各营寨相继失守,红军、赤卫队和群众秘密转移到地形最险要的辽立洞隐蔽。敌人集中兵力猛攻中亭村最后一个营寨——辽立洞。红军凭险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敌人于夜间搬来茅草,夹上辣椒,悄悄推进洞口烧起大火。含辣椒味的浓烟弥漫山头,灌入洞内。坚持了三昼夜的红军已弹尽粮绝,又被浓烟直熏,危急关头,连长覃宝蒙令几名战士在洞内找出一条活路。这几名战士找遍了洞内的每个角落,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后山的通道,由于洞口窄小,只容一个人爬行通过,红军一方面组织军民有序地往通道转移,一方面组织负责掩护的战士搬起垒工事的石头不停地向敌人砸去,一直坚持到下午,终因敌众我寡,敌人冲入洞内,留守的战士与进洞之敌展开了肉搏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那三名为别人寻找到了生命通道的战士,也与敌人同归于尽了。来不及转移的97名群众被敌人押到村前用马刀全部砍死。 辽立洞惨烈的战斗惊天地泣鬼神。洞内的这条生命通道,转移了几十名红军战士和几百名群众,给中亭 人留下了种子和革命力量,是中亭村人永远纪念的地方。
红色中亭处于世界地质公园坡立谷的中心。岩溶高峰丛坡立谷遗迹遍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造就了多姿多采的自然风光,使得中亭村山川锦绣,地灵人杰。你看那万年神龟、鹍鹏展冀、石林峡谷、笔峰山、少女梳妆、千里来龙、蝴蝶宝地、九牛滚塘、巨蟒出山、航天飞机、屏幕山等景点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这块神奇的土地,蕴藏着厚重久远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神话传说。那千年古树与巨大铜钟的故事、巴林蝴蝶山的传说、马头山传说、那龙大型的古代摩崖石刻……见证了中亭这片古老土地厚重的文化底蕴。站在屏幕山观景台举目眺望,中亭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映入眼帘,令人赞叹折腰! 在中亭村拍摄期间,摄制组全体人员时刻都被红色中亭强烈地震撼着吸引着而风雨兼程,忘我工作。中亭村民也被摄制组的专注和敬业精神所感动,无私地给予支持和帮助。摄制组人员攀岩爬山时,几位村民手持砍柴刀在山崖陡壁上披荆斩棘,探路开道。每到悬崖绝壁时,就有村民手抓岩石,脚蹬险境之处,借助树桩、杂草或山石之力,以自己的身体筑起防护墙,让摄制组人员小心翼翼攀登而上。下山之时,风雨正浓,山陡石滑,几位村民攀岩抓草,身处峭险,用自己的脚蹬在岩石上,让摄制组人员踩在他们的脚上,顺次而下……在拍摄摩岩石刻、蝴蝶山的路上,村民罗宗南冒着寒风疾雨送来热气腾腾的芋头;暮色苍茫中,摄制人员疲惫不堪地回到村庄,一桌桌香喷喷的农家饭菜摆在面前。一桩桩一幕幕难忘的场景,令摄制组人员从心底涌动着一阵阵温暖和感念!
摄制组即将离开中亭村之际,全村的父老乡亲们热情地摆出了“长桌宴”。那十几桌壮家特色的饭菜连串排成了一条长龙。凤山县政协副主席罗文岩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之后,村民庄重地给摄制组的黄伟俊、龙耳东等七人戴上了一只只饱含壮家深情的红丝绣球,全村乡亲掌声雷动。黄伟俊即兴唱起壮族答谢山歌,把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摄制组的汽车满载中亭村父老乡亲们的深情厚意,缓慢地穿出村庄。忽被村民覃购贤拦下,他带着孩子给摄制组送来七只大南瓜。绵绵细雨洒落而下,分不清哪是感人的离别泪;哪是纷扬的飘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