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等有色金属的冶炼成本对价格形成支撑,价格持续上涨或成必然。我国2010年铜产量占世界的24%,消费量占38.5%。2010年锌产量约占世界的41%,消费量约占43%。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许久以来,因为定价权在国外LME市场,国内生产企业非常被动。但是观察近期的盘面,我们认为,国内期货市场与国外定价权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据空调制冷大市场调查了解,目前有色金属价格的三个特点,即波动剧烈、易涨难跌、定价权逐步改变,但这仅仅是有色金属价格表现中最表层的表现。
除了资源稀缺,有色金属产业的投资成本也较高,资源壁垒加上资金技术壁垒、规模效益使得有色上游产品集中度不断提高,也增加了上游企业的谈判能力。据制冷快报记者了解,此外,资源越开采越少,已经成了有色行业的规律,而开采的成本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逐步上升。剔除货币贬值的因素,有色的价格底部不断抬升,波动重心不断上移也成了必然。
根据江铜中报分析,江铜自产铜的成本约在20000元/吨左右。国内测算电解铝的完全成本在14000元/吨左右。有人测算镍的生产成本在4000美元左右。从历史上看,成本价有力地支撑了有色金属的价格。虽然也发生过有色价格跌至完全成本以下,但概率极小,持续的时间也极短。
有色金属价格可以长期低于前期的冶炼成本,但冶炼成本也会对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精矿价格变动略滞后于期货的成品价格,这就使得如果冶炼商没有做套保,在冶炼周期之后,一旦成品价格低于前期成本,冶炼商会有惜售的情绪出现。除此之外,精矿的开采成本为5000元/吨,但是矿商购买矿山的成本并未加到精矿开采成本之中,也就是说,不需要跌至开采成本,矿商的惜售情绪就会变得非常严重。这两点也使得有色金属的成本支撑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