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铜产业和江西工业来说,江铜是一面旗帜。2011年,江铜铜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达到105万吨,进一步提高了行业集中度,增强了中国铜工业在世界的话语权,成为江西工业进位赶超的一个生动典范。而近年来,更凸显江铜“典范”威力的,则是它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展示出的水平和贡献。2011年,江铜被国家工信部列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点单位,江西仅有2家企业入选。所属德兴铜矿2011年获国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特等奖,并被确定为江西唯一一家“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江铜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对国家、地方政府以及股民的责任。然而,令人惊喜的是,近些年来,节能减排这根“小扛杆”却撬动了企业科技创新的“大天地”,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线。
“减法”做成“加法” 循环经济一年产生效益66亿元
“十一五”以来,江铜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环保治理设施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共完成投资16.28亿元,实施了《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建成投产16个循环经济项目,目前江铜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五年的大投入和大开发,带来的成果是惊人的。
在过去,露采含铜0.25%以下的矿石因不具备开采价值而被称为“废石”,通常被送往废渣填埋场。然而,江铜在国内率先采用的废石堆浸—萃取—电积提铜技术却变废为宝:采用酸性水循环喷淋和细菌氧化技术,加速废石中重金属离子的溶出,提高酸性水中铜离子浓度,进而回收铜金属。在堆浸场,德兴铜矿党委书记周犇告诉记者,废石堆浸—萃取—电积提铜技术不但将不具备开采价值的废石变成了资源,而且改变了“矿山不产铜”的历史,每年为德兴铜矿生产出含铜纯度99.99%以上的阴极铜1300吨。
通过多年的投入和开发,像废石堆浸—萃取—电积提铜技术、渣选矿技术、湿法提取亚砷酸这类的循环经济项目已经成为江铜的“拳头产品”:全公司每年利用低品位矿1000万吨,每天减少废水排放量20000吨。每年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综合利用所带来的销售收入高达66亿元以上。
“反哺”促进科技创新 五年累计节约标煤20.98万吨
在德兴铜矿采访时,记者常听到的一句介绍语就是:这是国内第一。江铜百泰是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加拿大百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合资企业,主营业务是从矿山酸性废水中回收有价金属。记者采访了该公司的加方经理叶松林,叶松林告诉记者,加拿大百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处理矿山水的公司,专利技术目前在全球是最领先的,与德兴铜矿合作是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也是示范工程。这个项目每天可处理30000吨矿山酸性废水,年产铜金属量达到800吨。2010年10月,在国内外没有成熟技术借鉴的情况下,江铜百泰采用“离子交换—除铁—硫化”工艺,对酸性水中低浓度镍钴进行回收,填补了国际技术空白。目前项目已经建成,正在调戏。该工艺设计酸性水利用能力为每天20000吨,年产镍钴金属量(合计)不少于40吨。
在节能减排上的大量投入,为节能减排项目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孵化器”,大量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都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孕育,而这些科技创新又为江铜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铺平一条“康庄大道”。
据相关部门数据,“十一五”期间,江铜在阴极铜产量增长120%、工业产值增长229%的情况下,能源消耗总量只增长了18.86%,万元产值能耗降低了30%;五年累计节约标煤20.98万吨,出色地完成了江西省“十一五”节能目标的420%,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绿色竞争力成企业生命力 “十二五”要投入22亿元
“十二五”期间,江铜将按照 “发展矿山、巩固冶炼、精深加工、相关多元”十六字战略方针,至2015年实现年营业收入1800亿元以上,进一步巩固发展“三个领头羊”地位,实现综合实力进入世界铜行业前三强,早日跻身世界500强,成为以铜为主、资源为基础的国际性公司。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将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江铜将合理调整与制订新的节能与环保管理考核机制,继续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每年对公司采、选、冶、铜加工几十个能耗定额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和完善,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确保科学、合理利用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目前,江铜正在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点方案,计划实施的稀贵金属提取、废水提铜、尾矿综合利用、环保综合治理等18个项目已经陆续开工或正在进行可研报告审批。而正在编制的《“十二五”能源审计及节能规划》,计划投入22亿元重点实施21个节能环保项目。江铜将在所属其他矿山推广德兴铜矿在矿山废水治理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利用堆浸、HDS技术、百泰提铜技术回收资源,治理污染,降低污染物外排;在所属冶炼厂、铜加工企业和新建项目全面推广公司在“三废”治理方面取得的各项成功经验。
同时,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号召,江铜进一步增加了节能减排的投入。在原有规划安排资金的基础上,2011年新增投入1.872亿元,前移了9项环保工程、新增了5项环保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