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之家网元月19日讯:在“十二五”有色金属业转型期,技术改造无疑是重头戏之一。在日前国家工信部下发的《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计划》中,明确了4个技术改造方向,包括冶炼环节开发技术、重大节能技术、精深加工技术以及前沿技术。
相比于冶炼和节能方面的技术改造,精深加工技术与前沿技术显然更切合目前我国有色金属业所碰到的困难。
随着欧债危机向全球各经济体蔓延,原本出口量就不大的有色金属初级产品频繁遭遇贸易壁垒的阻碍,海外需求持续减少。因此运用精深加工技术,提高产成品的附加值,已成为了国内有色业的共识。
当然,目前《规划》中提及的精深加工技术改造主要集中在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三个品种。这与国家大力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思路相匹配。由于此三类金属均为轻金属,在提升板材、线材的强度后,对于汽车制造、轨道电车制造等将带来明显的科技进步。
铜之家分析认为,未来有色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不会总以加工材料的形式对外贸易,更多的会通过国内组装制造,以最终产品的形式出口。而前沿技术则反映的是国内有色金属业的另一大迫切需求——资源保有量。
中国是有色金属的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每年大量的原矿进口不仅是国际金属价格的重要支撑,也是制约国内有色企业发展的瓶颈。《规划》中除了加强传统的勘探选矿技术外,还对生物提取金属、有害元素资源化利用等先进技术提出的要求。有色金属业由粗放式向精细化发展是必须的,近半个世纪的开采,使许多矿区积累了大量的尾矿。尾矿是有危害性,但更是难得的资源,通过技术革新将资源再次利用并“吃干榨尽”,是提高我国资源保有量的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