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经济 » 正文

    1月金融机构存贷比逼近70% 存款规模大幅下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2-13
    铜之家讯:   1月存款规模的大幅下降,让捆住银行手脚的存贷比绳子更紧一圈。

      1月存款规模的大幅下降,让捆住银行手脚的存贷比绳子更紧一圈。

      近日,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月新增贷款7381亿,与此同时,存款却减少8000亿元。一增一减,银行体系流走资金1.5万亿,这让银行本就紧张的存贷比指标雪上加霜。

      1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0.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人民币贷款余额55.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由此计算,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指标已经达到69.3%的高位。

      所谓存贷比,是监管层监测银行流动性、控制信贷规模的一个监管指标。计算公式为贷款规模除以存款规模,二者之商必须小于75%。

      “由于中国利率管制,为了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才提出存贷比不能超过75%的要求。”一位国有大行研究人士解释了存贷比指标提出的初衷。他还表示,存贷比指标是中国金融监管的土政策,这一指标在西方国家并不存在。

      此前,由于企业、居民理财渠道有限,资金往往存在银行。因此,对于银行而言,尽管有存贷比的监管要求,但只要有信贷规模指标,并不发愁信贷资金。

      这种情况在2011年却悄然发生改变。由于通胀的高企,负利率问题有所加剧,银行业在去年普遍面临了存款外流的情况。

      “75%的存贷比规定更是限制了个别银行贷款能力的增强。”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主席李晶表示,2011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同比少增2.39万亿元。两个主要因素限制了存款增长,贸易顺差减少导致的资本流入减少,银行理财产品的丰富使得存款基础被分散。

      从1月份的情况来看,银行业这种存款外流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央行统计显示,金融机构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仅有7381亿元,远远低于市场预期。究其原因,除了监管层窗口指导等因素外,高企的存贷比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的放贷能力。

     
     
     
     
    关键词: 铜之家 金融机构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