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住院,住院刷卡,刷卡报销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可是,近来在哈尔滨阿继医院却发生了一起让人喷血的骗保事情。有人明明没有生病住院,却不仅被住院了、被治疗了,医保中心还为他们报销了医疗费。早前,在广东某医院也出现动员本院职工、家属突击看病,伪造病历,冲高医院营业额和住院人数,以骗取更多的社保金额划拨的事例。医院身为以救死扶伤、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医疗机构,什么时候把赚钱放在第一位了呢?甚至不择手段呢?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国家对医院的“骗保”行为缺乏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医保中心对医院采取的暂停“医保资格”一类的惩罚措施,不但惩罚力度有限,反而让医院中循规蹈矩的医务人员以及医院附近的病人受到牵连。当类似的事情一出,国家不应该意思性惩罚,应当釜底抽薪,根除不当行动,防止再次滋生。
请看新京报对此事的评论:
对这些事件的处理,后来似乎都流于形式,其中对中山二院曾实施过暂停医保合同的处罚,但结果却是周围的居民感觉看病不方便了。
为什么这种“骗保”事件屡屡发生呢,笔者以为这是源于当前的医保部门对此类事件的事前监管和事后处理上都缺乏严密的举措有关。
当前的医保机构对于医疗机构的经济核算主要依据医院提供的医疗文书和相关的收据,而一般不对医院的实际住院病人进行现场考察和调研。这就为医院“骗保”留下了比较宽松的空间。因为病人的情况不具有可复制性,医生说病人住院时病情很重,那么在一般情况下事后很难找到证据进行推翻。如此,把“小病”诊断为“大病”,或者把非住院病人诊断为住院病人,在程序上比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