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规划》强调,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更趋强化对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紧迫要求。一方面随着“两型”社会加快推进,有利于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工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创造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对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面对国家约束性指标要求和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当前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一是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节能降耗压力加大。“十一五”以来,工业能源消耗总量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5.9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年的24亿吨标准煤左右,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由70.9%上升到73%;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工业总能耗的比重由71.3%上升到77%左右。2011年前三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仍呈快速增长态势,工业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全国单位GDP能耗仅实现下降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只下降2.56%,与全年目标3.5%和4%差距很大。
二是资源供求矛盾加剧,综合利用仍需加强。到2010年底,能源和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高程度,其中原油进口已超过50%,铁矿石、铜精矿、铝土矿、锌精矿等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60%、75%、40%和30%,资源短缺愈加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另一方面,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堆存量不断增加,预计“十二五”期间总产生量达150亿吨,堆存量净增80亿吨,总堆存量达270亿吨,新增占地40万亩,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隐患进一步加大。
三是清洁生产促进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业领域重末端治理、轻源头预防的环保理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工作尚未全面展开,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量比例偏低,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方案实施率不高。清洁生产科技开发投入不够,重金属污染减量、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和主要污染物削减等领域缺乏先进有效的技术,成熟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不够,制约了清洁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是企业节能环保基础管理薄弱,激励机制亟待建立。工业企业生产过程能源资源浪费依然严重,能源转换利用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离科学合理用能、节约清洁生产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还没有形成对企业主动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企业缺乏积极性加大节能减排治污投入。
五是应对气候变化博弈日趋激烈,绿色贸易壁垒加速形成。全球范围内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逐渐成为新趋势,一些发达国家对出口国产品的能效水平和“碳足迹”提出更高要求,国际社会绿色贸易壁垒正在加速形成。我国工业总体上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高,出口将面临巨大压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既是提升产业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