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看看北京青年报的报道:
事件
广州30余名外来工疑似“胶水中毒”
2月9日,记者走进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8楼,见到刚从重症监护室(ICU)走出的陈锡隆,他身体极度虚弱,不能开口说话,思维迟钝又严重失忆。在这层楼,医院共收治了超过30名疑似“胶水中毒”的外来工。这是一群在小作坊打工中毒、亟待救助的群体。
自2011年12月以来,广州不少医院陆续发现二氯乙烷中毒病人,这些病人来自全国各地,中毒症状无不与陈锡隆相仿。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均来自白云区各小皮具厂,从事着与胶水直接接触的“流水线工序”。
截至目前,广州已有4例疑似“胶水中毒”者死亡,还有不少中毒者挣扎在死亡边缘。
陈锡隆打工之路中的“意外中毒”,或能折射出这个群体的生存样本。下一个中毒者会是谁?谁可以保护他们?
■他突然昏倒街头
1月12日夜,年关逼近,离除夕还有10天。
白云区永泰镇,23岁的四川小伙陈锡隆走在大街上,一切如常。他拨通了电话,告诉在河源打工的父亲陈技康:打工的手袋厂老板还欠着他两个月工资没发,买票回家还要等两天再说。如果买不到票,干脆就留在厂里过年。
挂断电话,陈锡隆突然昏倒街头。直至凌晨才被发现,被送到三九脑科医院抢救数日,仍然重度昏迷。送他进医院的老板,尚不知他到底犯了何种怪病。接着工厂老板送来2000元,暂交了住院费。陈锡隆的父亲陈技康告诉记者,后来他跟老板交涉结算工钱时得知:老板首次垫付的那笔医疗费,居然包括儿子的部分工资。
等陈锡隆再次醒来时,他不知自己已经转院,是躺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8楼的病床上。这是一家专门接诊职业病的医院,整个8楼全是在小作坊打工疑似“胶水中毒”的年轻人。患者年龄段大致为17-25岁,最小的年仅15岁,最大的47岁。
记者调查发现,一共有超过30名打工者正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接受职业病治疗。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四川、重庆、湖南、江苏、黑龙江……90%都是在白云区辖下各镇打工,或是在皮包厂,或是在皮鞋厂、手袋厂,都与恶臭的胶水日夜接触。
这些患者有一个共同的病因:二氯乙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