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武这个个案看,我们的教育事业和“高等”人才本身都应该反思。毕业生个人不找定位,仅靠好高骛远、东一榔头西一棒,终难成就一番事业。同时教育事业如果继续产业化、快餐化的模式,势必让整个国家人才培养“空心化”,“急功近利化”。这样的教育模式,再过百年也难以回答钱学森的“世纪之问”。
其二,高等教育应该反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首先是培养独立生活的“人”,其次才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近年来,我国教育走入了功利化歧途。产业化、批量化、快餐化导致高等教育“疾病丛生”。对于学生来说,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社会知识和生存知识。如果一名毕业生走入社会,连基本生存都不能解决,再高深的知识对他来说又有何用?反观我们不少高校,只管一个劲地灌输书本知识,不管学生身心健康,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凶,杀人、自杀屡见不鲜。再者,产业化、快餐化教育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现在一个导师带的研究生都快赶上了八九十年代的本科生一个班。这样大的规模,如何保证质量?另外快餐化教育也责不可推。小武2007年入校,2009年1月即毕业,恰着指头算,只有一年半时间。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还要去掉半年的论文撰写时间,其教学课程质量可窥一斑。正是因为产业化、快餐化的教育,让小武在人才市场上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才导致了如此“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