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复旦研究生竟成流浪汉 “文凭文化”该做何种反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2-18   作者:叶子
    其二,高等教育应该反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首先是培养独立生活的“人”,其次才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近年来,我国教育走入了功利化歧途。产业化、批量化、快餐化导致高等教育“疾病丛生”。对于学生来说,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社会知识和生存知识。如果一名毕业生走入社会,连基本生存都不能解决,再高深的知识对他来说又有何用?反观我们不少高校,只管一个劲地灌输书本知识,不管学生身心健康,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凶,杀人、自杀屡见不鲜。再者,产业化、快餐化教育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现在一个导师带的研究生都快赶上了八九十年代的本科生一个班。这样大的规模,如何保证质量?另外快餐化教育也责不可推。小武2007年入校,2009年1月即毕业,恰着指头算,只有一年半时间。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还要去掉半年的论文撰写时间,其教学课程质量可窥一斑。正是因为产业化、快餐化的教育,让小武在人才市场上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才导致了如此“悲剧”。

      从小武这个个案看,我们的教育事业和“高等”人才本身都应该反思。毕业生个人不找定位,仅靠好高骛远、东一榔头西一棒,终难成就一番事业。同时教育事业如果继续产业化、快餐化的模式,势必让整个国家人才培养“空心化”,“急功近利化”。这样的教育模式,再过百年也难以回答钱学森的“世纪之问”。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