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推进户籍改革缩小差别化 斩断与就业政策纽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2-24   作者:叶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认为,目前很多地方以户籍制度改革的名义,要求农民转换身份,变为市民,尽管农民获得了一定的补偿,上了楼,但是收入和工作并无着落。

      “户籍制度本身就是一个身份登记制度,应该回归本位,不应该赋予太多户籍之外的内容。单纯以身份登记为主的暂住人口居住证制度,应该继续推进。而以户籍改革的名义骗取农民土地的做法,应该全部叫停。”杜志雄说。

      《通知》指出,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现阶段,农民工落户城镇,是否放弃宅基地和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必须完全尊重农民本人的意愿,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收回。“引导农民进城落户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充分考虑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搞强迫命令。”

      《通知》同时要求,解决农民工实际问题,比如要为农民工暂住人口在当地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方便。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继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1958年中国颁布了第一部户籍制度《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中国按照户口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等一系列政策。

      这一户籍制度带有明显的“城乡二元分割”特征,由此产生了与户籍相关的“居住”和“暂住”等概念,事实上造成城乡之间、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保、卫生等诸多方面的不平等。

      截至2011年年末,中国大陆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虽然目前中国城市化比重超过了50%,但是由于有上亿未享受到城镇社保、没有城镇户籍的农民工被计算在内,很多专家认为中国的伪城市化问题严重。

      杜志雄认为,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社保水平,当城乡社保基本实现统筹,收入和社保水平接近时,才是户籍制度取消、居住证真正派上重大用场的时候。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