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发展”之路究“暴利”之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银行成为目前最赚钱的“暴利”企业,银行持续攀高的利润业绩是否对国民经济一片利好,高利润是否能带来完善的金融服务,片面追逐高利润又将给银行带来怎样的风险,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分析师何志成对此进行深入解读,他认为本质上为服务型企业的银行如此获取暴利是不正常的,银行不能太爱钱。
何志成认为,银行获得的高利润是建立在拥有垄断性的贷款议价权基础上的,整个贷款市场完全是银行一家独大的卖方市场,为了获得贷款,企业基本丧失与银行议价的话语权,从而满足银行的各种变相谋利的条件。因为紧缩,整个资金面流动性稍微紧一点,这样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议价关系,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是卖方市场,银行可以有更多的议价权。垄断议价权,让银行可以随意对企业设置各种贷款条件,为了生存很多企业不得不答应这些条件,上浮贷款利率成为普遍现象。
一般在银行资金面比较宽松的时候,像银行属于买方市场的时候,它是属于要下浮的利润,就是贷款利率要适当地下浮,下浮10%、15%,有一些国有企业甚至下浮20%,这种情况都有,但是去年下浮的情况基本没有了,一般都是上浮,上浮20%是很正常的情况。除了上浮利率,随意收费也成为银行被舆论广泛诟责的弊病之一。比如贷款正常贷款给你6.2,然后通过咨询费,什么这个费、那个费,变相地把贷款利率给你提高,这种情况在很多基层银行,是比较普遍的。有数据显示,在2003年,国有商业银行的收费项目为300多项,到如今有据可查的收费项目已经达到3000多项,在不足十年的时间里收费项目增加了10多倍。
各大商业银行利润一路飘红,而作为贷款主体的实体企业的生活却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很多企业贷款无门处于资金链断裂边缘,江苏省海门市三星镇这家无胶棉厂的老板施卫华,这家只有12个工人的工厂,主要是为一些床垫企业加工化纤棉垫。最近,施卫华好不容易接到一个棉被订单,但是却没有流动资金进原材料,工厂也面临着暂时停产的危险。
通过采访棉厂老板施卫华,记者得知过去的一年,像施卫华这样急需银行贷款救命的企业主数以万计,很多人在苦苦求贷无门之后,不得不采取饮鸩止渴的办法,向非法的高利贷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