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教育壁垒尚难打破
仍有一些地方继续向农民工收取子女借读费;住房问题也是目前制约农民工留城的主要障碍。
专家认为,城市化不仅指农村人口从形式上转化为城市人口,更深刻的内涵是指生存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城市化,即农民工与城市里人享受同城待遇。
若干农民工案件的警示
从城市延伸到乡村的贫富差距的“刺激”,让有着强烈“社会公平意识”的新一代农民工内心躁动,农村进城人员犯罪呈现出年轻化、地域化、仇富化等新特征。福建省高等公安专科学校倪小宇教授表示,解决进城农民犯罪高发首先要研究预防,反思我们为进城农民做了什么。
缺乏尊重和认同,加剧了农民工的“抱团”现象。陈莉丽说,由于外部环境存在缺陷,第二代农民工普遍有受欺负的感觉,他们很希望依靠自己的亲友、同乡寻求帮助,因此农民工中的“抱团”现象严重。广东就曾有一个家族的37口人同在一家企业打工的现象。民工听说自己群体中有人受欺负时,就会一哄而上,不循合法途径,造成群体性事件。调查显示,在遇到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通常会选择找老乡帮忙解决。
各级政府准备好了吗?迎接“人的城市化”
接受《?t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认为,外在环境的压力和内在需求表明,逐步给农民工以城市生活、城市待遇,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社会趋势。一个可能持续几十年的,以人口城市化为主要特点的新城市化时代,序幕悄然拉开。地方各级政府,是否准备好、并积极促成这个城市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