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就业政策不与户口挂钩 农民工可体会公平共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2-25   作者:秋天

      革除流动人口管理弊病

      据调查,现行的以农民工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大都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下的人口流动现状。主要表现在:  重理念轻措施。虽然政府已经提出公平、共享的理念,但是具体措施和制度仍然将农民工排除在城市之外;  重机构轻功能。管理农民工的机构多,但职能不清;  重管制轻服务。有关机构对农民工这一群体有“标签化”倾向,这导致工作中还是以强制的“管”为主;  重短期轻长效。由于不能系统而全面地看待和把握农民工问题,所以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给予农民工“外力”支持  农民工和不少基层干部认为,培训机制的缺失正是导致农民工打工贫富差距拉大的直接原因。培训中只有少部分是政府免费组织的,大部分需要农民工自己掏钱,这也将很多财力有限的农民工挡在了门外。“这些问题如果国家不调节、不帮扶,农民工之间的贫富差距必然越来越明显。”

      推动城市待遇的城市化

      改革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制度,把暂住证作为流动人口在就业、经营、医疗、计生、社保、法律援助等各方面获取城市基本待遇和公共服务的依据,促使流动人员消除对立心态,积极主动登记办证和接受管理;把流动人员作为“社会人”,纳入各种社会组织中进行管理,使其在现有的社会框架内有序地参与社会活动;进一步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国民待遇”问题。

      迎接“人的城市化”

      自上而下一系列的政策调整,正在给“人的城市化”提供有利的环境:户籍制度改革提速、农民工子女教育由所在城市负责、全民社保医保的制度不断推进和完善、职业教育受到重视,等等。这些政策表明,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政策鸿沟”在逐步着手填平,城乡同等待遇的政策共识已经达成。

      更为重要的是,地方各级政府,是否准备好、并积极促成这个城市化过程?比如,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的资源准备;比如,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准备;比如社会组织、法律援助、劳资关系等观念、制度的准备,等等。

      有专家明确指出,所谓民工荒,实质上是“权益荒”,它预示着中国的“人口红利期”行将结束。农民工在上述方方面面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平等”的愿望能否得到满足,将成为地方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因为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最终将落脚到中国人的现代化转型。对这样一个有史以来一直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大国来讲,其机遇与挑战都是倍增的。

      未来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竞争,已经从项目、资金,转向人力资本与制度、技术的竞争,这就是新城市化所昭示的鲜明前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