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指出,未来支持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基本面因素依然存在,但由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空前复杂和严峻,我国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可能减少,波动将有所加大。对于从去年10月份开始,金融机构外汇占款连续三个月下降,有分析将此现象归因于热钱流出,外汇局予以否认。
报告认为,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变化与实体经济活动基本相符。2011年进出口顺差、直接投资净流入等依然是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因素,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同时,随着市场主体跨境财务运作的增多,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变化加快,但基本正常。数据显示,四大贸易投资因素贡献了超过90%的储备增加额,缺口为366亿美元。如果剔除全年人民币跨境净支付近400亿美元的因素,2011年波动性较大的跨境外汇收支相抵仅为-31亿美元,约占当年GDP的0.04%。其中,前三季度波动性较大的资金净流入约600多亿美元,第四季度此类资金又净流出了约600多亿美元。
外汇局在报告中特别强调,这个差额不都是违法违规或者不可解释的跨境资金流动。其中,包括了我国金融领域的直接投资交易、企业合法的服务贸易活动、合理的进出口赊账及其他财务运作、个人合法的外汇收支,以及银行部门外汇资产调拨等。
外汇局在报告中指出,去年四季度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下降,主要因为央行为市场提供了外汇流动性,央行外汇占款下降转为境内银行、企业和个人等主体购入并持有外汇。首先,银行等金融机构增持外汇头寸,用于满足客户远期购汇(银行一般在即期购汇以对冲汇率风险)和自身购汇需求。四季度,央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下降66亿元人民币,主要是由于部分银行将往年以外汇形式交存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结汇,若剔除上述政策因素影响,央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呈上升态势,即这些机构主动购入了外汇。四季度,境内银行收付实现制外汇头寸累计增加217亿美元。其次,境内企业和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持汇意愿上升。四季度企业、个人等从银行净购汇129亿美元,但从总体看并没有出现跨境净支付,反而是净收入了近100亿美元外汇(剔除了人民币跨境净收入)。同期,企业、个人在银行的外汇存款余额增加了200多亿美元。
报告称,随着经济日益开放,我国经济金融与世界、人民币汇率与全球汇率体系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外部冲击对国内的影响日益加大,国内外汇形势可能瞬息万变。虽然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但在我国民间部门对外净负债的现有格局,以及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现阶段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作为一种新兴市场货币,仍是风险资产而非避险货币。这意味着,对跨境资金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应改变单边思维,树立全面、正确的风险意识,合理运用金融避险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监管部门则应顺应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积极培育市场、丰富避险工具,同时不断扩大统计数据披露范围和频率,提高统计数据透明度。
报告表示,下一阶段,外汇管理部门将着力提高外汇管理的有效性,密切监测跨境资金异常流动。一方面,坚守风险底线,构建防范跨境资金流动冲击的体制机制,完善应对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的政策预案,着力构建防范跨境资金流动冲击的政策传导机制,保持对异常外汇资金的密切监测和高压态势。另一方面,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扎实做好进出口核销改革试点和推广,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培育外汇市场,使外汇管理工作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