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战略要地,也是石油利益
20世纪80年代,在南海海域发现蕴藏量极为丰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据美国能源信息署估计,南海蕴藏的石油储量在500亿吨以上。发现石油之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纷纷强占南沙的多处岛礁,并开始私自开发石油资源。1988年,中越之间在南海海域再次发生海上交火。1988年初,中国在南沙群岛的永暑礁等地设立海洋观测站,越南认为此举妨害了越方利益,派出军舰和士兵进行袭扰。从1月15日到2月19日,越南海军先后派出武装人员抢占了永暑礁周围的四、五个礁石,对中国的建站活动构成了威胁。中国海军增兵南沙,永暑礁附近海面集中了15艘舰船。3月13日,越军的三艘舰船驶向赤瓜礁,准备抢占3个礁盘。3月14日,双方终于擦枪走火,由士兵的徒手厮打演变成开枪伤人,最终军舰开火互射。海战的结果,我军击沉越船2艘,重创1艘,俘虏越军40多人,其中中校军官1人。越军伤亡约400人,我舰艇仅1人轻伤。此战打出了中国的军威,维护了岛屿的主权,使中国在南沙群岛有了一块立锥之地。
从1990年起,中国对南沙问题正式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强各方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但是现实却并没有按照中国人友善的方向发展,与越南的海上摩擦从未停止过。这些年越南已从南沙油田中开采了超过1亿吨石油和1.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获利250多亿美元。南海年产油量在5000万到6000万吨左右,而中越争议海域年产油量就有800万吨,占据越南3000万吨年产油量的相当比重。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面对复杂严峻的南海局势,和平崛起的中国会有怎样艰难的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