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正式下调,此次降准预计将释放4000亿左右的流动性,市场预期这将刺激银行的贷款投放。但是,考虑到当前金融环境已今非昔比,这个愿望恐将难以兑现。
目前银行放款减缓引发了广泛担忧。据报道,截至19日,四大行2月信贷增量总计仅700亿左右,其中一大行新增为负,前三周股份制银行信贷投放量同样不理想。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存准下调将刺激信贷投放,2月下旬银行将有可能多放贷款。
对于银行2月中上旬信贷少放的原因,市场存有各种分析,包括需求较弱;信贷额度执行更加严格;贷存比考核迫使银行倾向于月底投放信贷。 但这显然解释不了1月贷款放缓的原因。银行一般习惯于在年初集中放贷,这样可以增加全年的利息收入,而今年1月新增信贷仅有7300多亿,远低于市场预期。
究竟是什么束缚了银行放贷的手脚?信贷需求疲弱显然最不可能。国内从来就不缺乏信贷需求,即使在经济增长放缓或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信贷需求从来都是很旺盛,当期的形势下就更不用说了。
流动性问题也不会成为银行放贷的阻碍。虽然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拆借利率高企,但即使没有这次降准释放的4000亿资金,金融系统仍有充分的资金进行放贷。
目前看来,流动性已非影响银行放贷的关键,存贷比限制反倒成为焦点。其中原因在于金融环境出现显著变化,信贷环境与08年已经完全不同。
银行贷款经过连续3年的高速增长,存贷比问题已经突出成为主要矛盾焦点。
存贷比随着贷款的增长有着累积上升的趋势。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存贷比也会随着放贷的增长而上升,因为贷款增长作为分子是不打折扣的,而由贷款派生的存款作为分母却必然会有现金漏损,即总有部分现金会被提取出来。而在负利率的宏观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加速了存款的分流,这就导致存贷比的加速上升。
另外,国际资本流动的逆转更加剧的存贷比困境。此前,银行大幅放贷后虽然会导致存贷比上升,但由于外汇流入规模大,可以拉低存贷比指标。因为银行换入外汇后必然会增加金融系统中的存款,而贷款指标不会增加。这样随着持续的外汇流入,存贷比不会成为主要问题。
但从去年下半年后,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显著变化,外汇流入大幅放缓,并在最后一个季度净流出,这样反过来导致存款减少,贷款不减,形成拉升存贷比推手。
由此分析,要恢复银行放贷能力,要么需要取消或提高存贷比限制,要么寄希望于热钱重新大规模流入,但这都无疑导致金融风险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