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介绍,如果要提升柴油的油品质量,最主要是配备一套加氢处理能力装置,此外还需要制氢装置或更换高效脱硫催化剂及炼厂改扩建等,而且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在高温、高压下运行,制氢装置又是高耗能易爆装置,这些都将增加炼厂的投资、生产成本和安全成本。“一个260万吨柴油加氢精制产能的项目,需要投资在5亿元左右,包括其他配套装置在内的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需要的总投资则更多。”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中心总工程师李昆生介绍,“要达到新的排放标准,仅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就已经投入五六亿元进行改造。而目前来看,增加的成本要由企业内部消化。”
国Ⅳ排放标准形同虚设 “两桶油” 涉嫌垄断油品标准制定
较大规模的投资,是阻碍燃油标准提升的一个主要因素。以《车用柴油》(GB19147-2009)为例,该标准自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过渡期为一年半。这意味着,从2011年7月1日开始,这一标准将开始强制实施。“但实际情况是,强制实施的日期可能要推迟到今年7月。”金云说。
“工信部曾专门就油品提标改造一事开会,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提出,要满足新的油品标准,需要国家投资500亿元,因为要对炼油厂进行升级,包括加油站存储、运输的方式都要改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燃油抽样质量检测小组负责人魏厚敏说,“但环保部说国家已经给石化部门拨付了很多钱用于升级改造,但钱是不是全部用于高质量燃油的生产建设就不清楚了。”
“过渡期”恐成“空白期”
2010年,由中国汽车协会牵头,联合一汽、二汽在国内进行车用燃油抽样质量检测,抽检地点包括除了西藏、青海和新疆之外的所有地区。“这其中以华东、华北和中部地区等车辆保有量较多的地区为主,抽检的内容包括20多项,具体的结果将在今年4月以后公布。”魏厚敏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