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来看看千龙网的相关报道
来自河北的刘喜梅3年来10次来到重庆,劝自己的儿子回家,像其哥哥一样进入国企工作,端上铁饭碗。这个故事背后,凸现的正是两代人对于就业观念的冲突,这种冲突下,我们看到,被异化的母爱,痛苦的母亲和儿子。(3月12日《重庆晨报》)
去重庆劝儿子进“稳当”的国企,这位母亲的行为犹如孟母三迁,更比得上三顾茅庐。进国企就稳当了,可儿子为何就是不懂我的苦心,看起来是因为母亲疼爱自己的孩子才做出三次劝说孩子进国企的决定。但为什么父母们,要以爱的名义操控子女的一生呢。爱有时真是个天大的负担。
不过笔者从这位母亲苦口婆心的劝说中不仅仅读出苦心,更读出体制内的过度优越,以及背后的国进民退的隐忧。
这位母亲的担忧有一定的道理,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私有企业缺乏完善的福利制度,对员工仅仅是雇佣关系,工作没有保障性,使得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很低,流动性大;而国企虽然平时待遇一般,但讲究的是细水长流,在工作保障性和福利待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不过,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大锅饭”的思想。面对强有力的国家和政府,个人贡献就被弱化。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国有企业的分配体制始终存在不合理性,个人贡献与薪资报酬不成正比,国有企业特有的“大锅饭”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劳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