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央行此举的“依据”——人民币汇率当前已接近“均衡”水平,新华社援引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学彬的分析称,人民币已经处于均衡区间的判断主要基于四个方面:一是从2005年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0%;二是从国际收支情况来看,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将至2.8%,低于国际公认警戒线;三是从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来看,人民币对美元一季度升值幅度微弱,仅为0.09%;四是从境外NDF市场来看,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持看跌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庄健则认为,目前中国贸易顺差日趋减少,国际收支进一步向均衡状态接近,资金流入流出双边情况开始出现,这些均是波幅进一步扩大的有利条件,“此时放开波幅,时机较为合理。”
国际收支的新变化以及单边升值预期的弱化为推进强化双向波动的汇率机制改革打开了时间窗口。“相比由前几年大幅升值或去年年末贬值预期主导的环境,平衡而略有升值预期的环境无疑更为理想。”汇丰银行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屈宏斌如是称。
据新华社报道,在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看来,提高汇率的弹性还有另一个效用是抑制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动。
马骏在分析2007年至2011年数据后指出,人民币对美元年化日均波幅在主要货币中处于低位,仅为2%左右,多数其他货币的波幅在5%~20%之间。由于人民币波幅太低,使投机人民币升值的资金获得了有吸引力的低风险回报,加剧了热钱的流入。而一旦增加汇率弹性,可依靠汇率弹性本身有效抑制短期资本持续大规模的流动,因为汇率会很快升值到市场一致预期水平,从而迅速消除对汇率继续升值的预期。
“由于中国官方开始逐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央行希望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必须允许人民币汇率更加浮动。”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称,这也就是一般而言的“蒙代尔三角”理论(注:“蒙代尔三角”理论,即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