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孩子怕累,想偷懒,但刘洋“有多大力,出多大力”。高一时候首次800米考试,刘洋跑了班级前几名。马德顺当时要上好多个班级的体育课,却也记住这么个“不显眼”的女孩子。“瘦高个”刘洋并不算“强壮”,有些偏瘦,但并非“弱不禁风”。
刘洋是校学生会的组织委员。陈静告诉记者,刘洋成为学生干部,并非光看成绩,而主要是工作能力,有责任心和联络师生的热心。
“刘洋听话,老师和家长讲啥,她就听啥。”陈静说。
凭什么认为女的就不行
1997年初,十一中开报告大会,某航空公司招飞行员。
航空公司列出了飞行员优厚待遇,以及苛刻的条件,一旦入选,就能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读,还能去澳大利亚留学接受培训。
马德顺告诉记者,他印象中至少从1988年开始,民航公司和部队每年都来十一中招收飞行员,最多一年招了5个,身体条件合格之外,一般要求高考成绩达到二本分数线。
刘洋当时心动了,和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招飞人员附加了一个条件:“只收男生,不收女生。”顿时,一片哗然。
刘洋在自述中,回忆了当时心中的“不屑”:“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认为女的就不行。”但不久后,刘洋和同学们得知了在十一中“招生预选空军第七批女飞行员”消息。
刘洋的身高、视力都符合条件,武秋月第一时间帮她报了名。“大学你肯定考得上,当女飞行员却千载难逢。”武秋月的话,打消了刘洋父母的顾虑。后来,空军招飞人员来学校,“一眼就看中了刘洋”。陈静陪着刘洋母女,坐火车去济南参加最终体检,母女俩看着都挺高兴。政审、高考,也顺利过关。
“人生路上这个小小的插曲,从此改变了我一生的方向。”刘洋这样写道,她接到了空军长春第一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新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中的一分子。
航校四年从未让父母探望
初入航校时,刘洋并不适应。
她坦言:“飞行员是一个精神、意志、脑力和体力并重的职业,高强度的队列和体能训练,对于在学校一直以学习成绩为骄傲的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磨砺,与同期入伍的体育生相比,我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初次离家的不适,生活方式的变化,让刘洋有些迷茫。但她很快调整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懂事。
据《解放军报》报道,刘洋第一次跳伞之前,打电话回家“求安慰”,母亲轻描淡写地说:“不就是跳伞吗,没问题,安全得很。何况有教员在,我们很放心。”
刘洋当时还有点委屈。晚上再打电话,才发现爸妈一天都没上班,在家等着刘洋“平安落地”的消息。
航校四年,独生女刘洋,从未让父母来探望。
飞行是勇敢者的职业
在刘洋看来,飞行是勇敢者的职业,需要飞行员胆大心细,果断勇敢。
2003年9月10日,刘洋参加飞行训练。她“收起落架”的口令刚落,忽听“砰”一声巨响,飞机剧烈抖动一下,一股烧焦的味道充满整个座舱。
刘洋迅速判断——鸟撞飞机了。
年轻飞行员刘洋很镇静,她严格保持飞行状态,迅速将情况报告塔台,听指挥员命令,争取尽快着陆。虽然刘洋难免紧张——“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却显得那么漫长”,但飞机最后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经过检查,飞机收起起落架时遇到了一群鸽子,右发动机涡轮叶片被打折两根,进气道已经被四只鸽子堵塞四分之三,左发动机的起落架舱被撞出一个大坑……
数年部队生活改变了她
部队磨砺了刘洋。2003年,郑州十一中50年校庆,邀请刘洋返校,“激励一下师弟师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