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之家网讯:十大方案救经济,没什么可犹豫.如果我们现在才担忧经济会"失速"――突然加速下滑,那着实有些太晚了。如果此时在拯救经济的方面还在犹豫,那着实会让人产生更大的担心。
7月份的经济数据已经出齐了,所有指向已经非常明确:如果不采取果断而及时的措施,中国经济将很快发生停滞。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已经尽现疲弱。
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虽已止跌,但今年4月份以来提速的一轮政府投资项目,似乎并未发挥投资提升作用。这说明,民间企业投资继续萎缩,对冲了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
消费:全社会零售商品销售额增长13.1%,创下2011年3月以来17个月的新低;净出口:尽管尚有200多亿美元的顺差,但那是加工贸易创造的顺差,一般贸易逆差逐月扩大。而且整个出口,7月份仅增1%,为6个月来的新低。
不仅如此,7月份新增贷款数据已经低至5401亿元(10个月以来的新低),它告诉我们,中国实体企业的贷款需求不断萎缩,生产的活跃度大幅减低;与此数据相互印证的是,企业增值税7月仅增长0.7%,同样显示企业生产疲弱。
在一轮成本不断提高,紧缩货币政策严厉压制内需的背景之下,目前企业财务安全度迅速恶化,资产负债比率大幅上涨,修复财务报表的压力日益凸显,而这个问题又与宏观经济和股市行情构成恶性循环关系。其实,新增贷款的减少也反映了企业进一步增加负债的难度。
我们必须承认: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的错误匹配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又有人呼吁:未来要保持货币政策的宽松。对不起,晚了。在企业大量停产、减产、破产的时候,扩张货币已经失灵。因为,你放的贷款没人要,就算放出去也换不来投资和消费需求――这叫流动性陷阱。我看,我们现在已经落入了这个陷阱。
现在,货币政策必须必须归于被动性政策――以确保经济增长需求为目标,需要多少给多少,而千万不是主动宽松,当然更不是主动紧缩。同时,必须要求商业银行严格审贷,确保贷款背后的真实实业需求和贷款安全。
如此市况还能说"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吗?我看不行。用不着遮掩,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现在的核心不是"如何看待当下经济形势",而是用什么方法推动中国经济摆脱恶性循环――经济数据压制了投资者信心,投资者信心反过来进一步压制消费和投资,经济数据更加难看。
拉动股市上涨当然是重中之重,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央之所以着急股市问题,关键是股市已经无法为"修复企业财务报表服务"。所以,拉动股市无非是为了拉动股市融资,这与股民的愿望相悖。基于这样的认知,现在所有的方法――减低印花税、减少新股发行规模等等都是临时性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现在需要的是大幅提升股市的有效资金供给,提升股市投资信心,而绝不是其它。
综合一切考量,像过去"凯恩斯主义"的"铁公基救市"方案显然不行,不仅成本巨大,而且风险巨大。我们需要更加稳健而实惠的"非常规手段",具体方法:
第一, 由中央财政担保,社保基金向商业银行定向发行2万亿元"30年期的社保基金债",用于填实社保基金个人控账户,一次性解决社保控账户问题。
第二, 中央银行同时下调2.5%个百分点的商业银行法定存准率,释放流动性,顺应社保基金的发债行动;
第三, 所有效益好,公司治理结构优良的蓝筹股,尤其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银行任由社保基金自由选择持股――按照一定比例,通过定向增发和二级市场收购两种路径获得股权,同时允许这笔资金参与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
第四, 社保基金持谁的股份必须规定硬性前提――上市公司每年必须以60%以上的净利润实施现金分红。
第五, 告诉国民"你可以按时退休,退休后将享受你账户中中国最优质企业资产的分红收益",而非单纯的、旧机制下的"固定养老金"。
第六, 中央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政策,确保社保基金利益不会受到上市公司的侵害,同时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这样做法相当于强行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同时投资收益归属社会公众所有。它的好处是:
第一, 死钱变活钱,用一部分必须闲置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资源,为老百姓谋福利,不仅将长期悬而无解的社保空账户的问题一次性解决掉,而且部分地消除了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为拉动消费奠定基础。
第二, 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也体现了国有企业全民所有的核心理念;
第三, 这笔钱在市场上,以市场化的手段转化为企业股权资本,破解实体企业和银行的财务风险;
第四, 用至高无上的投资者对抗至高无上的上市公司,逼迫蓝筹股大比例分红,这将完成中国股市一次极有意义的重大改革;
第五, 2万亿元的资金进入股市,以及蓝筹股60%的分红承诺,会激励股市形成修复性上涨,甚至引发一轮牛市,从而为中国经济顺利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多次论证过,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必须依赖股市,而绝不是银行。
第六, 2万亿元社保基金债券的持有,其收益远远高于央行法定准备金存款的利息收益,提高了银行收益能力,提高了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七, 最重要的是:至少从理论上说,股市活了,消费、投资都会有效增加,将彻底扭转市场预期,使中国宏观经济驶入良性循环轨道。
第八, 一定有人担心通胀,但这样做,恰恰不会引发恶性通胀。原因是,这笔钱没有直接进入消费领域,而是通过股市财富效应拉动的投资和消费,这是渐进式的,要比组织大规模财政投资的效果舒缓得多,作用长久得多,而且其市场化程度也远高于财政投入。
第九, 一定有人担心股市泡沫,但我看,有一点泡沫要比现在的这样过度地干瘪(负泡沫)强得多,甚至是天壤之别。一个是良性循环下的活跃,一个是恶性循环下的衰退――这不是天壤之别吗?
第十, 避免中国经济在一场大的国际资本争夺中,全球经济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