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调查藏宝遗书竟是惊天骗局 骑牛赶路80女妪引围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05

    挖屋基挖出墓墓中藏《遗书》

    去年9月,广东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塘背村范屋自然村,村民范简初手里一份“无主”的《遗书》,突然让他家里变得热闹起来。

    广州一家媒体报道说,“47岁的范简初,家中有一份珍藏了25年的《遗书》”。范简初希望,《遗书》主人的后代能够找到他,以有机会寻得自家祖宗留传下来的宝物。

    据范简初称,1987年冬,他家准备在一处荒坡上建房屋。在挖屋基时,竟挖出一坟墓。墓中发现几个陶罐、陶塔和雕有龙凤图案的烟斗、绘有花鸟和人物彩图的陶瓷茶壶等物品,但未发现骨灰或遗骨。在一个密封的陶罐里,还发现一份写于1948年冬至的《遗书》。

    范简初向媒体描述,由于当时家境贫困,1989年,经人介绍,他将茶壶和烟斗分别作价5000元和800元卖给了一位古玩商人。一年后,这位商人再次来到范家,希望以5万元的价格买下那份《遗书》,遭到婉拒。

    《遗书》说

    墙下藏有金元宝

    真有如此值钱的遗书吗?上面究竟写了什么?

    据《遗书》所载,立下遗嘱者名叫陈永发,家中有田地百亩、房舍百间和庄园2处,并有3个儿子。古稀之年的他难测后事,于是将家中的金银元宝藏在正中堂墙下,盼望在外的3个儿子早日归来,取出这些金银平分。

    《遗书》还说,如果这些金银元宝以后被他人获得,希望获得者能代做善事,用来筑路修桥,以泽“万代之民”。连平县三角镇塘背村自古以来只有严、范两姓村民,从来没有陈姓的。那么,这位陈姓墓主从何而来?范简初说,他曾从邻村多方探听,也没有打听到墓主“陈永发”的名字和具体住址。

    “盼望陈家后人看到这个报道后,能找到在战乱年间失散的亲人。”范简初称,陈家后代若获知这一消息,请尽快与他联系,他愿将这份“遗书”完璧归赵。

    这一奇事,果然引起了极大关注。新闻网站纷纷转载,论坛讨论热烈。而在东莞当医生、现年69岁的四川籍老人朱中华则给刊发这一奇闻的媒体打去电话,称在数年前,其老家的村支部书记傅顺全临终前告知他的一件事,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遗书》现世

    主人锁定

    朱中华的老家在四川省万源市罗文镇。

    他说,老支书告诉他,相邻的宣汉县南坝镇曾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地主“陈永发”,当年有田地百亩、房舍百间和庄园2处,陈永发先后生有三子,大儿子去了台湾,次子去了香港,第三个儿子因战乱外出、到广东等地寻找2位失散的哥哥。这与河源《遗书》所载不谋而合。

    至于为何“陈永发”的坟墓和《遗书》都葬在河源,朱中华猜测,陈永发到广东寻找儿子,那时他已经是古稀之年,可能在途经河源时,在生命弥留之际写下《遗书》,并将之葬于墓中。

    10月29日,朱中华的六旬乡邻、原机关干部、收藏爱好者何耕耘专程去往当地的《达州晚报》,向该报记者展示了另一份《遗书》一份与范简初所藏内容惊人一致的《遗书》。何耕耘也表达了“希望找到遗书者后代”的意思。

    何耕耘介绍《遗书》的来历时称,自己有一位亲戚住在万源市罗文镇,1995年9月,一次扩挖鱼池的时候,意外挖出了一个罐,罐里面有110个银元和两个金元宝,以及这份《遗书》。“所有东西是红布包着的,当时出土以后,红布就腐烂了,《遗书》却在晒干以后非常清晰。”

    “我得知此事时,金元宝等财物都已被带走,只剩下这份《遗书》。”何耕耘说,他将其珍藏。此后,一有空就进行研究。

    广州有媒体据此第三度刊发了报道,称留下河源《遗书》的墓主人很有可能是四川宣汉县民国时期的这位大地主。报道又被大量转载。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