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份《遗书》是伪造的
按照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转述、传抄的次数越多,失真的几率就越大。
“陈永发”究竟是何人?何耕耘的“传来”信息是否可靠?
河源《遗书》事件尽管历经多次报道,仍然没有抵达真相。
去年末,新快报记者连同成都电视台记者一道,入川调查核心信息源。
宣汉县南坝镇政府人员表示,没听说过大地主“陈永发”,一位50年代就在此工作的老干部也对其毫无印象。找到另一位当年专门负责地主工作的老干部、80多岁的罗荣峰,老人家同样称:“这里只有冉家大地主。”
更为重要的是,南坝镇政府宣教办主任赵耀明反复观看《遗书》复印件后指出:这《遗书》不是亲笔写的,而是印刷而成。
遗书是死者临死时留下的书信,一般都很隐私,特别像这种将家里宝藏埋藏位置都写得一清二楚的遗书,更是秘密。不可能拿到外面去印刷。
因此,《遗书》的真伪大成问题。
为什么会查无此人?何耕耘无法解答。他说,自己对“陈永发”的认识,全部来自朱中华之介绍。
朱中华面对我们“关于陈永发,是否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的询问,他表示没法确认,自己也属于道听途说。听谁说呢?朱中华最后承认,是听发现《遗书》的人讲的。
当年发现藏宝《遗书》的,是万源市罗文镇村民汪帮和朱中华的老乡、何耕耘的亲戚。
我们找到了他。
真相:
受骗农民设下的局
不过,他并不愿意讲述发现《遗书》的过程。在一番深入沟通之下,汪帮和终于说出了《遗书》的秘密。
“这个是你当年挖出来的吗?”
“不是。”
“怎么不是你挖出来的呢?”
“那个,不是,它那个,等于原来是个骗局。”
“怎么回事呢?”
“骗钱咯。等于说,这个东西换好多钱咯。”
汪帮和说,1995年,他在家的时候,来了一个河南口音的男子,由他家经过,用一些银元、金元宝和遗书换钱。
男子称,自己是修铁路的,是修建铁路时在宣汉县挖出来的,装在一个罐子里头。汪帮和于是花了1000元钱,把它们买了下来。
汪帮和还拿出当时那位河南口音男子卖给他的几十个银元。当年,他信以为真,还拿到城里的银行去鉴定。鉴定结果,银元和金锭都是假的。
1000元对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普通农家来说,算是一笔巨款。汪帮和发现被骗后,很不甘心,希望能从其他人那找回自己的损失。于是他将“陈永发”这个人和一些历史结合起来,让写有埋藏财宝的《遗书》更具欺骗性。他将这些散布出去,希望有人来接手《遗书》,减少损失。谁知却没人向他买《遗书》。几个月后,《遗书》恰恰又被爱好收藏的何耕耘遇到。何如获至宝,将这份假《遗书》精心保管了起来。
因此,四川宣汉县这张尘封近20年的宝藏《遗书》的面世,竟然是一个受骗农民昔日精心设下的一个局。那么,河源范简初家里的另外那一份《遗书》如何得来的,至今依旧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