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也许是受中国经济放缓影响的大宗商品中最明显的例子。铜的所谓“超级周期”开始于2004年,当时铜价远高于历史均值。尽管过去两年铜价下跌,但从历史水平看仍维持较高价位。
专家对“超级周期”的原因一直有争议,但中国被普遍认为是主要驱动因素之一。2003年至2012年,中国占全球铜需求的比重上升超过一倍,从20%升至43%。铜需求增长更大程度上是受中国投资热潮带动,尤其是房地产及基建投资。
由于中国经济放缓,且其正从投资导向型逐渐转变为需求导向型的增长模式,铜价在2014年初下跌8%,触及2010年7月以来最低价位。对中国影子银行的担忧也给铜价带来负面影响,因为铜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抵押融资。5月份中国铜进口的同比增幅从4月的52%降至5.9%,原因可能在于监管部门打击铜融资行为。
不过,并非影响铜价的所有原因都跟中国有关,还存在供应因素及其他关键构成因素。
铜价连续几年居高不下,供应商对此反应过度,也是导致国际市场过剩的原因之一。
2004-2012年,全球精炼铜需求平均增长3.3%,而全球供应平均增幅在2.5%。这一趋势在近年来有所逆转,2012年全球供应增幅约在4.8%,2013年约为6.8%。因此,2013-2015年精炼铜市场将出现过剩,铜价将继续下跌。价格下跌料对铜供应起到自我修正的影响,并导致2018年出现供应过剩。
总之,铜价将继续面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下行压力,但中期内供应因素将起到支撑作用。印度及其他新兴亚洲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也有助于创造新的需求来源,减轻中国需求下降的影响。
据外电6月12日消息,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表示,中国经济放缓对南美的影响料超其亚洲邻国。作为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消费国,中国经济放缓将影响大宗商品的出口量及出口价格,这其中就包括来自南美的商品。随着中国转变投资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一切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