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企业频频走出去,投资海外矿山。在部分企业铩羽而归,以及“高投资低回报”的背景下,中企海外投资铜矿山也显得任重道远。
去年12月22日,缅甸和中国万宝矿业合资的莱比塘铜矿的围挡扩建工程遭当地居民围攻,缅甸警方和抗议群众发生冲突,导致伤亡事件。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要实施好互利合作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而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也表示,“希望外资企业在缅甸投资时必须考虑当地的利益”。
从这件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矿山并不是一帆风顺,需要不断适应当地法律、人文环境等。
虽然中国企业在政府鼓励下,在海外进行了一系列的矿产投资,积累了国际投融资、资本运作、项目开发等方面的经验,不断增强与被投资国的关系,但也遇到项目周期拖延、建设成本超预期、政府政策变化、其他矿业公司竞争加剧等方面的挑战。
首先,投资国政治环境不稳定。对于非洲,特别是以地区酋长制为主要治理方式的国家中,中国企业矿山投资过程中除遵守当届政府通过的法律外,还要正确处理和当地酋长之间的关系,增加企业的额外投资成本。同时由于被投资国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长久性,导致企业面临未来的不确定风险较高,企业有可能无法收回成本。同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投资矿山也面临着引起争端和被起诉的风险。
其次,基建投资过大。在当前中国企业直接投资的矿山多位于发展中国家或者落后国家中,矿山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基本建设需要,还要处理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为当地居民修建道路、建立公用设施等,补偿款、拆迁费用等的不断增加也给投资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也影响整体项目的推进速度。
再次,投资矿山质量不高。在SMM调研和统计的41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矿山情况来看,有14家矿山处于开采阶段,8家处于矿山建设阶段,其它矿山为停采、可研和勘探阶段。14家已经开采的矿山主要分布在赞比亚、秘鲁、老挝等国家,投资的矿山杂质含量较高,特别是有些矿山含砷量较高,严重影响生产铜精矿的质量。而对于矿山质量较好、杂质较低的澳大利亚、智利等地区矿山投资数量明显偏少,国内企业投资力度不足。
最后,中国企业优势不明显。当前,中国企业参与国外矿山的主要收购方式有配股与大宗交易、现金购买、股票收购、合作开发等,国外投资的主力军仍然是具有实力的国企,但相对于国外大型矿企,这些中国企业在资本运作、并购整合、项目开发、维护政府居民关系的经验仍有很大的不足。同时对于近年来在投资数量上增长迅速的民营企业,其海外投资多为中小型矿山,除面临以上问题外,抗风险能力也相对较弱。
中国是资源需求大国,铜矿资源每年60%以上属于进口,中国必须在矿山资源上握有筹码才能在价格上占有一定的定价优势,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铜矿山也必须要坚持下去。但面对诸多的挑战,中国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并购、投资理念,不断向国际大型矿山企业学习并积累经验,使海外投资矿山不仅在“量”上有增加,更要在“质”上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