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效益,没有了市场,没有了利润,并不能说工作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动力。坐等必死,图存求变,拼争是唯一的出路。怎样在效益下滑的“寒冬”中看到春天,创造出一片新天地,与公司共渡难关、同进退,铜冶炼厂铜电解二车间针对系统原料不足、成分复杂的现状,把“抓落实”贯穿到全年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坚持效率效益优先原则,靠实“三提两降”目标任务,以“精细化、集约化、内涵化”为管理目标,全力以赴打好止滑减亏增盈攻坚战,做好系统脱杂、降银、降耗和稳质工作,确保实现止滑增盈、提质增效、经济运行。
抓住成本的“牛鼻子”
“通过对现场温度适时测控,控制现场开关窗户、通风换气保温等措施,减少了冬季生活采暖供热时长,实现了节汽目标。在过去的一年中,合格率、直流电单耗、电流效率、残极率、直收率创历史最好水平,特别是产品合格率超过了公司下达的产量指标,达96%以上,残极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直收率显着提高。”铜电解二车间电解班班长孙尚礼说。
一切工作围绕降本增效下功夫、找差距、弥不足,将阴极铜生产成本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放在国内外同行竞争的坐标中,比对较真找差距,不回避资源依赖外购,自给不足的矛盾,发挥我们在传统电解中的优势,找出与同行的差距,缩小与先进企业同进步的步伐。班组以扎实的态度,将立刻能实现的目标尽快落实到位,立竿见影出成绩见实效。对一时不能满足的改进不足,创新方式方法尽快实施。通过先算后干、边干边算、月底比算,紧扣降本主题,做好精细操作提质增效,以精益化管理堵塞漏洞,以精打细算的较真态度、点滴消除成本降低的因素,用电以天气变化和工作需要,分时段、分局域、按需供电,在夜间处理烧板时,采取分片开关照明;为了节省电耗,附跨区域在白天采取关闭现场照明,只在操作或检修时进行供电,节约电能消耗。
让设备高效率运转起来
铜电解二车间电解班循环岗位员工蔡龙说:“通过精细化操作,减少了运行台数,最大限度节约了能耗。”
电解班大大小小的溶液输送过滤设备上百台(套),电单耗是生产的主要成本,经过精确计算,根据设备功率大小,电解工艺所需合理搭配,溶液输送和过滤设备开启台数,在保证正常生产所需的前提下,减少设备空耗,不开或少开,能低压低温,不高压高温运行。
拣“西瓜”不忘“芝麻”
对高价值、易损耗、使用频率高的备品备件加大日常的维护保养,减少故障损耗,坚持修复为先,减少新的使用量。将一切能用的含酸废水,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全部回收利用。用油不过度,按设备需要和润滑周期定配加注。
从手指缝中“抠”支出
拖布用量大、笤帚易损耗,职工们在用旧、废弃的旧品中寻找可利用的价值,将断把、绑扎松脱的通过互换,再次重新利用。耐酸胶管用量大,易破损,职工们动手将可用的截取拼接反复使用。电解系统广泛大量使用不锈钢螺栓,价格高、费用大,职工们动手将过去使用的旧螺栓经过除锈、打磨全部回收利用。
减污减排降成本
湿法电解的跑、冒、滴、漏在以前是很平常不过的现象,但目前已经被改观,跑、冒、滴、漏没了,地面“绿水”横流,物料洒落造成二次污染损耗的现象很难见到。通过各岗位密切配合,区分责任大小,划片承包,以目标化、流程化实现了减污减排增效益的目的。“跑、冒、滴、漏是困扰电解生产的难题,通过流程化作业,每班对漏点、结晶进行处置清理,实现了清洁文明生产。”铜电解二车间电解班电调岗位员工苏伟说。
精细操作促增效
电解工艺技术指标过去以质量控制为目标放大保障的基点、态势服务于质量之需。在提质增效中,电解班围绕原料所需合理控制,按不同原料对电解技术条件的要求,调配新酸加入量,分配老酸、终液的去向,合理控温,实现电解新酸消耗下降,降低了净化工序除杂成本费用,产品综合能耗明显下降,质量稳定提升。
在提质增效的探索实践中,电解班开创了挖潜增效的新思路,刷新了多项公司铜精炼新的工艺技术和经济指标,实现了降本减耗、增效提质的新路子。同时,养成了员工忠诚企业、敬业爱岗和节约的新风尚,形成了全员的共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