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在今年的一号文件里,有不少政策举措全国首创、全国领先。在校地融合上,全面启动“百校对接计划”,三年内从各板块选派100名科技专员,驻点对接全国100所重点高校院所,精准抓实产学研深度合作。
在企业支持上,除继续实行初创期科技企业三年经济贡献全部返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经费额外10%普惠奖励和一系列高企支持政策之外,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对高企中新增的规上企业,其三年内每年新增地方经济贡献的50%给予返还;坚持“一企一策”,更大力度孵化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一号文件还明确,布局建设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平台应用场景,建立创新产品推广应用行政容错免责机制。
在产业链培育上,对各板块聚焦发展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给予土地、资金等“一区一策”支持;对企业在产业链薄弱环节上的技术装备投入,进一步加大奖补力度。在金融服务上,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支持建立孵化创投主体的新型孵化器;探索设立跨境股权投资基金。
在知识产权上,探索设立知识产权投资子基金,完善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和纠纷应对援助机制。在要素激活上,明确提出把数据作为核心要素强化开放应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组建大数据公司,推动数据资源与产业转型、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紧密融合。
在人才保障上,除继续实行高层次人才科技贡献奖补政策之外,今年还赋予企业更大的人才举荐权,加大对产业紧缺外籍高端人才的奖补力度;同时,加快增加人才住房实物供给。
在聚焦产业方面,提出加快产业链提升水平,更加突出“补链”、“强链”。 “补链”就是“引”,引导各区主导产业再聚焦,还有就是“培”,培育创新型平台型企业以及产业链薄弱环节上的企业,三是“投”,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对规下企业按投入总额5%给予奖补,待企业1年内升规再奖补5%;对符合主导产业方向的100个产业高端化项目,按设备投入总额15%、最高1000万元给予奖补。
“强链”方面,主要通过服务强链,通过机制强链,建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双向互动机制,通过技术强链,鼓励区块链在产业落地应用,支持龙头企业构建联盟链,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在谈到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成就时,南京市代市长韩立明用了五个关键词形容:第一个关键词,“爆发式增长”。 当前,南京各类创新型企业蓬勃发展,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685家;独角兽企业12家、培育独角兽企业66家,瞪羚企业172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312家;上市企业达到了117家,已然形成了大、中、小企业梯次并进的创新矩阵。2/32新闻搜索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