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日电 针对中国的政府债务问题,香港《文汇报》2日文章援引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观点表示,中国政府性债务总体可控,但公共债务增速显著高于经济增速,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明显快于财政收入增长,有显著的期限错配,短期偿债压力大。未来地方政府肯定不能开足马力猛借债了,短期应重视防范债务违约风险,长期则要进行制度建设,从根源上遏制举债冲动,规范举债行为。
短期内,地方政府面临不小的偿债压力。据东方证券测算,2014年到期应偿还债务为1.67万亿元,2015年为2.6万亿元,2016年为1.64万亿元,这三年的偿债率(债务偿本付息金额/当年地方政府可用收入)均越过红线。
专家认为,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融资平台偿债高度依赖借新还旧。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能否持续再融资、确保资金链不断,至关重要。
对于未来如何逐步降低地方政府杠杆率,中信证券研究员毛长青认为,化解地方债务问题,降低债务率的方法不外乎四个方面: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借新还旧、结构改革。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出路来自短期借新还旧和中期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为维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中国应该避免简单地去杠杆和减少债务。基于中国独特的债务结构,在地方政府去杠杆的同时,中央政府应加杠杆,并且,应该用长期债券替代地方政府性债务中的短期银行贷款和信托贷款。
长远看,长期制度建设则应从根源上遏制举债冲动,规范举债行为。具体措施可以包括,通过改进政绩考核体系,强化对地方官员的“债务问责”;改善地方财政治理,以民主程序强化预算约束;发行公开透明的债券,让市场和投资者约束政府举债行为。